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規模迅速增長。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僅9月份就有25家商業銀行推出了188款理財產品,估計銀行理財產品全年發行數量將近2000種。
上半年,24家主要中外資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已達3886億元。權威人士預測,2007年全年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將接近1萬億元。
截至10月底,59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基金341只,基金總規模為20553.38億份。市場人士分析,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的迅速擴大和可觀的收益水平,將從一度為基金占據絕對優勢的理財市場分得一杯羹。
收益率表現不俗
銀行理財產品能在短期內蓬勃興起,與良好的收益表現密不可分。
中信銀行最新理財產品收益公告顯示,成立于9月25日的中信理財之基金計劃5號,截至10月31日累計凈值達1.0238元,累計年化收益率為23.48%。截至10月31日,基金計劃4號累計年化收益率達39.73%,基金計劃3號累計年化收益率達40.28%。
隨著今年以來新股密集發行,銀行“打新股”理財產品迎來了火暴的局面。新股上市后股價的良好表現,也使此類理財產品收益可觀。比如,工行2007年第19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新股申購半年型,截至10月31日當月累計年化收益率達28.6%;新股申購型三個月款累計年化收益率達29%。建行2007年第31期新股申購人民幣理財計劃,截至10月31日累計年化收益率達26.53%。
與股票、基金掛鉤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不低。如掛鉤全球旅游股票的工行本金保證型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珠聯幣合”,兩年預期總收益率達20%。在推出浮動收益率產品的同時,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表現也較好。工行“穩得利”半年期保本信托投資型產品預期最高年收益率4%左右,農行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2007年第六期“本利豐”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4.67%。
銀行系QDII也有不俗表現。盡管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市場劇烈波動,但中國銀行代客境外理財產品—中銀穩健增長(R)公告于11月15日分紅,每10份理財產品派發2元人民幣,該產品自4月份投入運作以來的年化收益率達66.36%。
分食傳統理財市場
在規模迅猛膨脹的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也越來越多元化。
浮動收益型產品今年大量涌現,一改此前保本型理財產品占據絕對地位的局面。統計表明,9月份推出的188款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產品72款,占產品數的38.3%;保本浮動收益產品45款,占23.9%;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71款,占37.8%。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的多元化,將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分食傳統的基金理財市場。
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大都遜色于基金,但兩者針對的投資者群體不同。銀行理財產品主要針對比較穩健的投資者,而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面向的是相對追求更高收益、風險承受能力也較強的投資者。
一位券商研究員表示,“在股市震蕩的背景下,選擇風險相對較小的銀行理財產品,對投資者而言無疑是較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