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難度與年俱增、企業避險工具嚴重匱乏……在全球鋼材需求旺盛,國際價格于波動中不斷攀升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鋼材生產和消費國,推出鋼材期貨的迫切性日益增加。
鋼材定價權懸而未決
作為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中國鋼材產量逐年提高,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為我國推出相關期貨品種奠定了堅實基礎。雖然印度多種商品交易所(Multi Commodity Exchange,MCX)于2004年推出了鋼平板期貨和鋼條期貨,但因印度鋼材消費相對較少,企業套期保值的愿望不強,MCX的鋼材期貨交易并不活躍,未能掌握鋼材的全球定價權。而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C—COM) 也僅僅把掌握廢鋼定價權作為其目標,于2005年推出了廢鋼鐵期貨合約。因此,鋼材的國際定價權一直懸而未決,中國企業在全球鋼材貿易中的正常利益訴求也難有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0年上期所就成立了線材期貨品種開發課題組,擬推出鋼材期貨,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得不到實行。而現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紐約商業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已摩拳擦掌,準備推出鋼材期貨,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定價權爭奪戰正悄然進行。無疑,我們正和競爭對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誰能率先推出鋼材期貨,誰就能在國際定價權的爭奪中奪得先機。
化經驗為優勢
恢復鋼材期貨并不復雜。在期貨市場發展的初期,蘇州商品交易所曾在全球率先推出了使用最為廣泛的鋼材之一——直徑6.5mm線材期貨交易。之后,天津聯合期貨交易所、沈陽商品交易所、重慶商品交易所、上海建筑材料交易所和北京商品交易所也相繼推出該品種的期貨合約。盡管因當時條件所限,這些品種都中途夭折,但時過境遷,目前國內期貨市場已進入了規范、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當年的線材期貨也為我們重新推出鋼材期貨在合約設計、風險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了諸多借鑒。相對而言,我國恢復鋼材期貨交易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LME和NYMEX要推出鋼材期貨則要難得多。
企業避險需求迫切
近兩年,國內出現了與期貨交易相似的鋼材電子交易市場,上海的兩個電子市場和安徽鋼材中心批發市場相繼成立,進行遠期鋼材交易。被人們形象的稱為“準期貨”的鋼材電子交易,在推出以后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在規模最大的上海斯迪爾電子交易市場中,僅螺紋鋼一個品種,就有大約300多家鋼材貿易商參與交易,每日交易量約5萬-8萬噸。如此大的交易規模,其原因就在于眾多涉鋼企業對鎖定價格、管理風險有強烈的需求。面對如此龐大的現貨市場,我們應該從戰略而不僅僅是戰術上考慮,團結多方力量早日推出鋼材期貨品種,爭取在我國形成國際鋼材定價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