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看,膠市8月中旬形成的下跌已升級為一個重要的階段性底部,考慮到2007年全球天膠供應增速被高估、消費景氣度提升以及合成膠成本抬升等因素,可以判斷膠價目前走勢正屬于結構性牛市上漲的初期階段。
IRSG數據有誤差
通過跟蹤國際橡膠組織(IRSG)歷年對天膠供需數據的調整思路看,其數據出現偏差的可能性集中在對庫存的估計問題上,市場前期主流觀點就是IRSG和國際橡膠生產者協會(ISSRP)分別給出的供應過剩40萬噸與70萬噸的數據。而泰國1-7月合計出口1625011噸,卻比去年同期減少24233噸。從上半年數據來看,泰國出口量不但沒有出現預期的增長,反而減少,再加上下半年是以天膠消費為主,主流企業都喜歡在9月份大批量的采購,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看,現貨都會持續堅挺,因此IRSG的供需數據具有一定的水分。
庫存減少、倉單到期利多
經過4個月的大幅回落調整之后,國內膠價基本消化了原有的利空因素。從上期所的庫存統計來看,下降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已經到了7萬噸;另外,上期所發布的即將在11月到期的倉單數量達35175噸,大量到期倉單被注銷,有助于滬膠吸引外圍增量資金重新進駐,滬膠量倉規模有望得以恢復甚至擴增。總體而言短期利空現貨,但中期將利多期貨。此外,東南亞產區由于災害天氣頻繁等多種原因,膠市季節性壓力帶來的恐慌也已消化不少。
貨幣因素提高原料價格
自8月初泰銖幣值開始走低以來,8月17日達到相對低點,從20日泰銖開始反彈。同期馬來西亞林吉特幣值和印尼盾也經歷了相似的反彈。自2002年膠價上漲以來,累計馬幣升值7.9%、泰銖28.8%、印尼盾7%。幣值變化造成東南亞天然橡膠成本相對上漲,對后市具有提升作用。
合成膠天膠價差縮小
今年合成膠價格增幅較快,除受原油暴漲的帶動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需求量較大,最近國產順丁膠工廠由于個別廠的檢修,導致市場出現一定緊張。而韓國的順丁膠大多銷往南美洲,因此沒有多余的數量銷往中國。據筆者統計,從2004年至今,當價差小于3000元時,商家一般傾向選擇使用天膠;當價差超過3000元時,便會有部分商家開始轉向合成膠;目前兩者價差穩定在2000元附近,因此合成膠的低價替代效應并不明顯,這有利于天膠的消費。
調整周期接近尾聲
從2002年初的新一輪上漲周期的結構觀察,東京市場和滬膠市場類似,都是A-B-C的大三浪上漲,同屬上一級A浪,而2006年6月進入了大三浪的調整周期,結構是5-3-5,第一步的調整在當年11月底完成,第二步反彈在2007年4月中旬結束反彈,目前處于第三步調整的末期,2007年9月底至10月初完成價格調整周期,將進入新的價格上漲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