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家商業銀行不久前發布的中報來看,中國銀行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快。
監管部門人士表示,我國中資銀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今后將有更多銀行會在海外擴展業務。
海外并購風生水起
2007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按照海外發展戰略正加速整合海外分支機構的資源。中行行長李禮輝介紹,今年上半年中行整合旗下的中銀國際、中銀保險、中銀投資及中銀航空租賃業務,海外業務收入達1.11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0.39億美元,增長率達187%。
中國建設銀行半年報顯示,其國際業務增長迅速,上半年海外銀行業務實現經營收入人民幣14.53億元,同比增加10.26億元,增幅240.28%;稅前利潤為9.43億元,同比增加6.75億元,增幅251.87%。
中國工商銀行近日宣布,以46.83億澳門元(約合44億人民幣)收購澳門最大的本土銀行誠興銀行79.9333%的股份。此外,該行還于2006年底收購了印尼哈林銀行90%的股份。
在大型商業銀行積極海外并購的同時,股份制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也紛紛向海外擴展分支機構。招商銀行在香港設有分行、在美國設有代表處,廣東發展銀行設有澳門銀行,光大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處;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法國和南非分別設有代表處,國家開發銀行則在香港設有代表處。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銀行業全面開放為中資銀行“走出去”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我國經濟整體實力增強和對外交往日益頻繁。已成功改制上市的交行、建行、中行、工行等商業銀行,加快海外發展步伐實屬必然。
“走出去”底氣更足
“過去是外資威脅論,許多人認為銀行業開放后中國銀行業將面臨崩潰。而現在,投資者爭相入股中資銀行,這本身就說明信心在持續增長。”銀監會監管一部副主任鄧智毅說,“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國有銀行走出去底氣更足、腰板更硬了。”
根據銀監會的數據,截至去年底,中國工商銀行等5大國有商業銀行海外總資產達2267.9億美元。國有商業銀行在美國、日本、英國等2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7家分行、31家附屬機構和12家代表處。
鄧智毅表示,以前中資銀行的公司治理狀況存在“硬傷”,長期存在資不抵債及不良貸款居高不下,資本充足率難以達標的不利局面。而近幾年,隨著國有銀行重組、股改、上市,整個銀行業的形象已經有了很大改觀,公司治理日趨完善,具備了走出去的基礎。
銀監會銀行監管三部副主任段繼寧表示,為了中資銀行走出去,監管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從多邊貿易角度,認為是不符合WTO規則、最惠國待遇的,都會提出來。此外,還與這些不符合WTO規則國家的監管當局不斷溝通,向他們介紹中資銀行的經營、改革情況,監管取得的進步,使他們確信我國銀行業的監管是有效的、我國金融體系是健康的。
不過,中行行長李禮輝認為,中國的銀行業雖加大開拓海外市場的力度,但中資銀行要適應海外監管環境、了解當地市場需求、融入當地主流市場,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俞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