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在中國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條件已經具備,應當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逐步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但同時還應該看到,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尤其是創業板、場外市場等層次的市場風險不容忽視,因此還需穩步推進。
在談到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時,他認為,雙向的、漸進的對外開放是市場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目前內地資本市場正逐步具備境外上市企業前來掛牌的條件。
“多層次市場建設可以抓緊起步了”
“我認為,多層次市場建設可以抓緊起步了。比如說適時啟動創業板,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的結構和功能。”屠光紹說。
圍繞如何啟動創業板市場,現在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條件已經具備,但馬上推出尚不成熟;一種是說步子應該快一點,或者條件放低一點。
屠光紹說,的確,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是“低門檻進入,運作上嚴格要求”,以這種模式為那些具有發展潛力,但成立時間較短且規模較小的企業拓展創業期的融資渠道。“但我個人認為,雖然創業板的標準應該比主板要低,但根據穩妥推進原則,中國在啟動創業板之初,準入條件不宜放得過低;也就是說,不能像境外創業板那樣,幾乎沒有基本的上市條件。”
“目前證券法對于企業上市條件包含了兩個指標:一個是規模,一個是企業經營年限。即便在現行法律框架內,開展創業板試點也已經可以為相當一批企業提供服務了。”
“現在是打破這個怪圈的時候了”
在屠光紹看來,開創業板市場,實際上是三位一體。首先就要有創業企業,這個在中國不成問題。現在還缺了兩位:一是缺前期機構投資者,主要是缺風險投資(VC)和私募股權投資(PE);另外是缺創業板市場。
“前些年,中國的投資者和創業板市場之間形成了‘雞’和‘蛋’的怪圈,阻礙了創業板市場發展。現在是打破這個怪圈的時候了。”
屠光紹認為,在建立創業板所需的三大要素中,中國當前面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各類機構投資者群體都尚未形成。從中國現有的投資者結構來看,不僅機構投資者結構偏低,更缺乏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這樣一些可以對創業板起到培育作用的前期機構投資者。
“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不僅具有較強的風險識別能力,也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創業板起步時能夠創造一個培育前期機構投資者的環境,我相信,通過創業板市場起點稍高的發展,將可以吸引其他各類機構投資者逐步進入這個市場,以帶動創業企業的發展,并形成創業板市場上的企業結構和投資者結構的良性互動,進一步推動創業板市場基礎和條件的完善。”
主板應盤活存量注重增量
主板市場的確是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重要陣地。主板市場在下一步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會成為核心陣地,并擔負著培育藍籌板塊的重任。屠光紹說,“大力發展交易所主板市場,我個人認為,要堅持盤活存量和注重增量這兩個方向。”
談到盤活存量,屠光紹認為,當前借道優質大型國企來培育藍籌的路徑,不失為捷徑,但是更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股權分置改革為我們創造的制度優勢,大力推動以打造藍籌為目標的資產重組和企業并購。“我們當前盤活存量、打造藍籌,也是為下一步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做準備。當中國主板上市企業可以到海外交易所掛牌時,我希望有很好的競爭力。”
就增量而言,屠光紹認為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繼續吸引和支持內地優質企業內地發行上市;一是條件成熟時,吸引境外優質上市公司到內地市場發行上市。
另外,作為多層次市場的基礎層次,場外市場為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提供平臺。“我們認為,中國場外市場的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統一的原則。要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建立統一的場外市場規則體系和監管標準,要建立統一的證券登記托管制度。二是低成本原則。三是有效維護市場秩序原則。”屠光紹表示。
“目前內地資本市場正逐步具備境外上市企業前來掛牌的條件”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較慢一直備受爭議,屠光紹認為,市場的對外開放應當是雙向的,在具體方式上又是漸進的,這是市場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具體到境外上市公司來內地交易所掛牌上市,我們的總體原則是兩句話:循序漸進地推進;積極主動地做好各方準備,包括跨境監管、司法互助、信息披露制度與會計準則對接,公司治理和投資人利益保護等。”
屠光紹說,實際上,目前內地資本市場正逐步具備境外上市企業前來掛牌的條件。除了中國資本市場本身的市場建設已經在市場功能、結構以及規范化、透明化方面有了很大改觀外,現在我們也積累了企業兩地上市的經驗。我認為,通過完善A+H模式,可以為境外上市公司到內地主板上市鋪平道路。
屠光紹是在接受《當代金融家》等采訪時做上述表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