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中央下撥1.65億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費 -中國食品召回制將很快出臺 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重點整治3方面 -基金半年報披露 167只基金上半年賺3104億 基金還有大把票好買 -股市收盤5150點 成交量放大 內地今起可買港股 天津千余人預約  -中國規范金融類國資轉讓價格 證券市場資信評級規則確立 全文 -中國職場薪酬上揚 女性漲幅大 山東:國企工資不得超本地企業3倍 -美國將向中國出口近3萬噸豬肉 黑石董事長來華談與央企戰略合作 -環保總局表示將強化和擴大區域限批 水污染防治明確政府責任 -科技進步法修訂草案:國家項目知識產權可授個人 力促企業創新 -中國省級領導換屆將考核節能減排 十措施確保節能減排目標實現
三大銀行轉型進入發酵期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2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建行昨日發布了中期業績報告后,三大國有銀行交出今年中期考卷,三大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業績大幅增長,凈利潤增幅高達47.5%—61.4%,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家銀行轉型開始發酵,業績增長得到良好支撐。

  今年上半年,三家銀行新增信貸規模均在10%左右,而盈利卻出現了大幅度增長。四次加息的利差擴大效應、證券市場火爆帶來的中間業務增長被視為其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因。

  細察可以發現,其經營業績的增長不僅是外生因素使然,更是內生因素導致的必然。

  從資產質量上看,三大銀行資產質量明顯改善,不良貸款率顯著下降。截至2007年6月底,工行、中行、建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67%、13.39%、11.34%,不良貸款比例分別為3.29%、3.56%、2.95%,凈利潤分別為413.9億元、295.43億元、342.55億元,總體來講較2006年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央行有關負責人認為,幾家銀行均按照監管標準和會計準則,提足了相應的風險準備,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同時,國家注資獲得明顯收益,實現了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業內專家指出,“不良率的下降使這三家銀行節約了很大一塊撥備計提,從而對凈利潤的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業務結構上看,三大銀行各具特色,如,建行保持著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優勢;工行著力于中小企業貸款和中間業務擴張;中行則繼續在海外業務方面保持一定優勢。

  但從更深層次的原因看,三家銀行都已開始業務再造和經營結構轉型。

  三家銀行除了中間業務的快速增長外,傳統業務也悄然變化。如工行近幾年加快發展小企業貸款,繼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以70%左右的速度攀升后,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6月末比年初增長了33%;而中行、建行個人貸款增速也在15%以上。

  更需要關注的是,三家銀行與戰略投資者的聯姻也開始對銀行發展本身產生影響。

  例如,建行半年報顯示,其海外業務實現稅前利潤9.43億元,增長了251.87%,國際業務盈利開始顯著增長。業內專家表示,在美洲銀行入股建行后,雙方加強了境外戰略合作,建行開始積極地在海外設點,在悉尼設立代表處,初步完成香港地區機構和業務資源整合等。

  工行也開始了對海外銀行的收購。工行董事長姜建清還表示,將穩步推進國際化進程,包括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進行有合適條件的并購等。

  中行則先人一步,爭取到首家內地個人投資海外證券市場試點資格。

  而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也得到穩步提高,如,工行成本收入比連續多年保持較低水平,而今年上半年更是只有31%;同期,中行這一指標也由38.41%降至32.91%。

  可見,三家銀行經營業績的增長是其業務再造和經營結構轉型的必然結果。  

  從下一步發展看,商業銀行經營效益的提高,必將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入而繼續發酵。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表文章稱,將堅定信心,毫不動搖地深化國家控股商業銀行改革,加快形成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大銀行。

來源: 中證網

圖片新聞:
有造紙企業排污 南水北調調水水質面臨嚴重污染威脅
西漢高速公路即將通車 西安到成都僅8小時 蜀道告別"行路難"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理財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