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設立法人銀行后的外資銀行,記者發現在過去的三個月里走著與中資銀行一樣的“親民路線”。細讀已公布的外資銀行的財表,不難發現外資行法人銀行的收入結構和中資雷同,主要利潤來源來自利差。
一位央行上海總部權威人士形象地將此描述為“外資銀行中資化”。他指出,雖然外資銀行在國外的收入結構中中間業務收入是最重要的一塊,但在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外資銀行接近90%的收入來自于利差收入。“這不單單是因為外資銀行前期業務受限或是初入市場的原因,更多的是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可以說是入鄉隨俗”。
攬儲第一
某外資銀行上海分行的個人銀行部業務員小朱最近多了兩項新業務,一個是從4月底開始的個人儲蓄,一個是從上個月開始的轉加按揭貸款。“個人按揭剛開始不久,業務量出成效還沒這么快,不過儲蓄增速還是很快的。”小朱說,外資銀行現在最重視的就是存款,沒有存款零售就沒有業務基礎。“好在分行沒有給業務員存貸款的考核指標,但是支行方面為了爭業績,日子就沒這么好過了。”
來自央行上海總部的公開數據顯示,今年5月以來滬上外資銀行的儲蓄存款增量相當可觀。5月,外資行新增儲蓄存款6.7億元。6月,外資行再增8.3億元。5、6兩月的儲蓄存款增量是今年前4月的119.7%。花旗銀行相關人士預計,最近兩個月的情況還會更好。
6月末,上海市外資銀行在本外幣存貸款市場份額分別為5.87%和15.3%,分別比年初上升0.1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存貸款市場份額分別為3.8%和8.6%,分別比年初上升0.13個百分點和1.33個百分點。
然而,儲蓄存款增速上揚給外資行存款總額帶來的放大效應遠沒有促進信貸投放來得洶涌。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外資銀行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4.5%。新增貸款339.3億元中,6月份單月就占到了106億元,接近上半年貸款增量的1/3。
外資行:符合股東利益
7月中旬,花旗銀行推出“花旗轉加按揭貸款”。渣打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外資法人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已陸續啟動,之后外資行信貸的增速將更快。
來自上海銀監局的對比數據顯示,2006年,在滬外資行利差收入占收入比重為84.11%。2007年上半年,(分類統計后)外資法人銀行利差收入占比升至85.6%,外資銀行分行的利差收入占比則為87.1%。截至今年6月末,在滬外資行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634.8億元和3095.8億元,存貸比為189.3%。外資銀行的收入結構中,利差收入占比正在進一步擴大。
東亞銀行總行人士表示:“雖然外資銀行在國外的收入結構最大頭的并不是利差收入,而是中間業務。但即使是外資行想要一展所長也都得從最基礎的存貸業務開始,這需要一個過程。”
對此,來自澳洲聯邦銀行的一股份制商業銀行零售銀行總部負責人也坦言,“處在中國市場的環境中,做大存貸利差遠比做大中間業務來得簡單,這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經過這段最初的涉水時期,外資行在財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會逐漸表現出來。”
90%
外資法人銀行在中國的現實情況是,接近90%的收入來自于利差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