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愚專欄
1、由固定投資引起的朱格拉周期是經濟波動的主周期
朱格拉周期是由固定投資 變動所引起的經濟周期,一直被看作經濟波動中的主要周期。朱格拉周期中的固定投資并非我們常用的“固定資產投資”,它不包括住宅投資。馬克思曾指出“大工業中最有決定意義的部門的固定資本,平均大約10年左右就需要實行更新,固定資本的這個平均的生命周期,是決定資本主義經濟周期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我國統計指標體系中,沒有與固定投資嚴格對應的指標,通常使用“固定資產投資”變動來反映中國固定投資波動情況 。1985-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GDP年度變化率間的相關系數為0.81,說明兩者之間存在高度正相關。我國固定投資周期也屬于增長型周期,按照“波谷-波谷”法劃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波動共經歷了4個周期(見表2)。
表2: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固定投資周期性波動情況
周期
序號
|
周期起止年份
|
峰位經濟
增長率
|
谷位經濟
增長率
|
峰谷落差
|
擴張期
年數
|
周期總年數
|
1
|
1981年-1983年
|
1982年28%
|
1983年16.2%
|
11.8個百分點
|
2年
|
3年
|
2
|
1984年-1989年
|
1985年38.8%
|
1989年-7.2%
|
46個百分點
|
2年
|
6年
|
3
|
1990年-1999年
|
1993年61.8%
|
1999年5.1%
|
56.7個百分點
|
4年
|
10年
|
4
|
2000年至今
|
2003年27.7%
|
未出現
|
未定
|
4年
|
未定
|
數據來源:WIND資訊
通過比較表1與表2可以發現,我國固定投資周期與經濟周期的波動基本一致,我國經濟周期表現為朱格拉周期。投資周期的振幅超過經濟周期,說明投資波動要比經濟波動更為劇烈。從時間上看,投資周期要領先經濟周期1年左右。
2000年以來,我國固定投資增長進入新一輪周期,2003年達到周期的波峰,此后開始緩慢回落,進入收縮期。按照我國固定投資周期擴張期與收縮期平均比例推算,當前的固定投資周期中,收縮期要持續6年左右。雖然表面上看,固定投資增速自2003年以來已經歷了6年收縮,但考慮到投資增速的下降主要是受政府宏觀調控的影響,而且在收縮期中曾多次出現階段性反彈,整體回落趨勢平緩,所以筆者估計,本輪投資擴張期比我們表面觀測到的要長,收縮期也會相應有所延長。總體判斷,我國固定投資周期的收縮期還會再持續2年以上,最早要到2010年才可能會迎來新一輪擴張。
2、“去產能化”困難重重,過剩產能抑制市場自主性投資
“產能過剩”即生產能力過剩,指實際生產明顯小于最佳生產能力。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是由企業過度競爭造成的,具有周期性特點。固定投資是企業擴張生產能力的直接手段,當企業產能過剩較為嚴重時,就會減少固定投資。
1994年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入以來,我國已出現兩輪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一是1996-1999年,出現產品積壓,工業企業開工嚴重不足的情況。據國家統計局1998年對9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生產能力的普查,多數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最低的僅有10%。二是2005年至今,新一輪產能過剩問題凸現。據國家發改委統計,2005年底有11個行業產能過剩,其中鋼鐵、電解鋁、汽車等行業問題突出,水泥、電力、煤炭等行業也潛藏著產能過剩問題。
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較上一輪更為嚴重。一是當前的產能過剩具有重化工業化特征。在國家發改委確認已經存在產能過剩的11個行業中,除紡織業外,其他均為重化工業行業。而前一輪產能過剩主要集中于輕工業、日用消費品行業。重化工業由于產業鏈條長,調整所需要的時間更長,負面影響也更大。二是當前的產能過剩面臨的需求環境比上一輪要嚴峻。在1996-2000年的產能消化中,世界經濟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外部需求強勁;國內房地產市場剛起步,潛在需求尚未釋放。但目前,全球經濟同步放緩,美日歐紛紛出現歷史罕見的深幅衰退,外部需求疲弱。國內房地產市場經過數年的爆發式增長,居民有支付能力的購房需求已基本釋放。基于以上兩點,筆者認為,當前“產能過剩”壓力的緩解從2005年算起,至少要經歷5年左右的時間(上一輪經歷了4年)。在“產能過剩”矛盾得不到根本緩解的情況下,我國企業固定投資也很難迎來新一輪擴張。(李若愚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