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雙順差是否可持續
隨著時間的推移,FDI流入對經常項目平衡造成的負面效應會越來越大。從長期看,為了平衡日益增長的投資收益匯出,需要越來越多的貿易盈余作為支持。即使FDI可以提高一國出口能力、平衡經常項目收支,但為此所需要的出口能力的增長可能太大,以致國際市場很難吸收。
目前最緊迫的問題是,中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能否允許外匯儲備持續增長。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外匯儲備的增長是造成基礎貨幣增長的最主要因素。為了控制基礎貨幣的增長,央行通過出售政府債券實施大規模的公開市場操作。但是2002年以后,為了沖銷外匯儲備增長造成的貨幣擴張效應而實施的大規模公開市場操作,在僅僅幾年間已經把央行持有的政府債券都賣完了,這些債券是過去為了刺激經濟增長擴大貨幣供應而實施公開市場操作時積累的。2003年開始,央行不得不發行央行票據來吸收流動性。由于外匯儲備增長很快,僅僅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為沖銷操作發行的央行票據總規模就達到了3萬億元。而政府債券在10年間才達到同樣的發行規模。許多央行票據是三個月期的短期票據。但持續進行沖銷操作面臨諸多障礙。比如,商業銀行持續買入低收益的央行票據,總資產中低收益資產份額上升,將使其盈利能力惡化,在長期會給已經脆弱的銀行系統造成負面影響。所以面對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央行必須在相互矛盾的三個目標之間選擇:緊縮的貨幣政策、健康的金融系統和匯率穩定。面對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和投資率的穩步提高,央行別無選擇,只能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同時,必須采取綜合政策措施,降低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這意味著必須設法削減雙順差。
持續的雙順差和外匯儲備的不斷積累顯然不符合中國的長期利益。一個發展中國家保持經常項目盈余意味著窮國通過輸出資本為富國的消費和投資提供了融資。更何況中國的雙順差是同嚴重的市場扭曲相聯系的。一方面,FDI是同各種優惠政策相聯系的,為了吸引FDI,中國付出了過高的代價。另一方面,中國凈出口的增長在許多情況下是在人為壓低成本的條件下獲得的。例如,能源密集型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是由于能源定價低所形成的隱性補貼。許多出口產品的生產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此外,隨著中國出口規模的擴大,特別是單項產品出口規模的擴大,中國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得中國的貿易條件不斷惡化。所有這些意味著中國的雙順差造成了資源的錯配。
由于雙順差造成外匯儲備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將受到美國經濟調整的嚴重沖擊。許多美國經濟學家認為,為了糾正美國經濟的不平衡,美元應該貶值20%~30%。如果這種情況果真發生,中國的外匯儲備將遭受十分嚴重的損失。外匯儲備的不斷積累將使中國經濟越來越成為美國經濟的“人質”。
經常項目盈余增加將導致貿易摩擦升級。中國的出口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攻擊的目標,美國、歐盟,還有許多發展中國家,比如墨西哥、巴西等。貿易保護主義會給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很大的損害。中國如果不能及早糾正自己的貿易不平衡,中國同發展中國家的沖突必將進一步加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