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工作人員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高層會議開幕式上。當天,氣候變化大會開始進入高層會議階段。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全球影院正在熱映的《2012》與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無疑成為當下里最熱門的話題。如果說安全的含義在冷戰時期主要指軍事因素,在后冷戰時期主要指經濟因素的話,那么如今它的含義已擴展到氣候變化領域。氣候變化,不僅是國際社會空前關注的重要議題,更是影響全球軍事安全的新威脅。
資源爭奪將是催生戰爭的因素,“氣候變化對世界的威脅遠遠大于恐怖主義”的說法將并非危言聳聽
在許多非洲國家,與氣候有關的壓力是“造成不穩定的一個主要原因”。對此,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發表報告說,由于各國未能做好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人類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等威脅至今應對乏力,這與忽視核擴散和恐怖主義的威脅沒有區別。
一是氣候變化將引發全球性的騷亂和戰爭。由于全球氣候發生劇變,糧食產量下降,水資源和能源匱乏,為了保護有限的資源,世界將處在隨時爆發戰爭的邊緣。據預測,在未來20年里,爭奪淡水資源將成為戰爭的重要原因。
二是氣候變化將催生環境難民。在未來20年里,地球維持現有人口生存的能力將大大下降。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因為民眾躲避干旱和災難性風暴而引發的更嚴重的不穩定。由于海平面上升,大片農田被淹,很多地方出現移民潮,大量難民將涌向富裕地區。據預測,由于移民越來越多,許多國家將面臨嚴重的內部爭斗。
三是軍隊將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后果的主要力量,而人道救援也將更多地取代軍隊的作戰行動。由于氣候變化將頻繁帶來風暴、干旱、流行性疾病和大規模難民等問題,軍隊將不得不更多地參與人道主義救援,從而大大降低了對作戰行動的支援能力。
從某種意義來看,“氣候變化對全球穩定的威脅將遠遠超過恐怖主義”的說法,絕非什么噱頭或危言聳聽。“如果氣候變化不能放緩,超過環境極限,將成為國家沖突的主要驅動器”,未來“沖突將成為家常便飯,戰爭將確定人類的生活”。
氣候變化導致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對未來軍隊職能拓展提出挑戰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人們對氣候變化嚴重性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從環境惡化到經濟危機,從糧食安全到戰爭沖突,氣候變化的危險性正在逐步升級。正因為如此,有效應對國家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成為擺在軍隊面前的嶄新課題。
從頻頻發生的自然地質災害來看,重大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已經構成對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與傳統戰爭行動相比,軍隊執行處置突發事件、搶險救災等多樣化軍事任務,常常在事件發生的時間上具有極強的突然性和緊迫性,在事件規模、地理環境和氣候等方面具有極高的不確定性,這無疑對軍隊所擔負的任務提出了新的挑戰。
除了減少排放,各國軍方都應減少甚至放棄使用“氣象武器”
有報道稱,英國全國排放的溫室氣體中有1%的氣體是英國軍方排放出的。為此,英國軍方已制定出到2020年減少34%,到2050年減少80%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世界各國軍方除了要負責任地減少排放外,更不應人為地干擾破壞氣候,無限度地開發氣象武器,并用于軍事目的。所謂氣象武器,是指通過人工控制風云、雨雪、寒暑等天氣變化來改變戰爭環境,配合軍事打擊,達到干擾、傷害、破壞或摧毀敵方的目的。
早在20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執政美國期間,美國軍方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為此,美政府還在佛羅里達州坦帕灣空軍基地建立了“麥金萊氣候實驗室”,用以開發氣象武器,并陸續用于實戰。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軍還收集、整理了全世界上千個機場的氣象資料,并定期修正。美軍先后投資的氣象研究項目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計劃”、制造雷電的“天火計劃”和在颶風周圍實施人工降雨以改變風暴方向的“暴風雨計劃”等等。美國空軍和海軍還曾出資在美國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建成“高頻有源極光研究計劃”試驗基地,這些高頻電磁波發射裝置可把大氣粒子作為透鏡或聚焦裝備使用,從而改變大氣的溫度和密度,以達到最終改變氣候的效果。
這些威力巨大的氣象武器雖然可以達到短期的軍事目的,但人為大規模地改變自然條件,對地球的傷害卻是長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