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為何急于發展核電
按照山東省的“十一五規劃”,建設核電項目是該省改善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該規劃稱,“十一五”期間,山東將力爭海陽核電站早日開工建設,啟動乳山核電站、榮成高溫氣冷堆項目和沿海第三核電站的前期工作。
發展核電被視為山東省優化電力結構,緩解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
如今,核電與火電、水電并稱世界三大電力供應支柱。而山東省缺乏水電條件,目前電力結構單一,主要是火力發電。
山東省的電廠主要分布在魯西南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而山東的負荷中心多位于膠東半島和魯中地區,電力分布與負荷分布、電網結構不相適應。
山東是個煤炭消費大省,大部分煤用于燃燒發電。山東從1985年開始成為煤炭凈調入省,到2005年,煤炭調入量為8500萬噸,2006年則達到1億噸,其中包括發電用煤5600萬噸。預計,2007年山東省的煤炭消耗量將達到2.2億噸,其中須從外省調入1.2億噸。
近年來,電煤的緊張局面使山東電力企業感受到了壓力。按照山東經濟發展規劃,到2010年,山東的電力供應需要達到5000萬千瓦才不會出現電力短缺,但目前山東省只有3000萬千瓦的供電能力。
火電需要用大量煤炭,這也導致大氣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國家對各省市自治區都明確下達了減排指標。隨著山東省經濟社會的發展,迫切需要建設一個與全省發展定位相匹配、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能源保障體系。
如果山東再上火電項目,從煤炭供應、淡水使用、環保空間和電網輸送能力等條件來看,都不符合現實情況。從能源安全角度看,挖煤對環境的影響比建核電更大;從環保角度講,核電作為安全、清潔、高效、經濟的能源,是目前最可行的替代能源。
按照國務院已經原則上通過的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建成的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約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4%,并保持1800萬千瓦的在建規模,這為山東核電的發展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
山東早在1983年就開始了核電選址工作,1996年正式啟動核電可行性研究。2005年,中國核電工業集團與山東省政府簽署《加強全面合作共同促進山東核電發展框架協議》,雙方在山東核電建設領域合作全面啟動。
現在,我國經過勘查、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核電站廠址絕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山東半島在120公里的海岸線就分布著3個擬建核電站廠址。山東半島配置如此多的核電項目,一個重要原因是這里非常適合建設核電站。
據地方媒體報道,目前,海陽核電項目“五通一平”工作已全部結束,核島供應合同已經正式生效,主體工程設計、采購相關工作已經全面展開,計劃2008年3月底完成項目核準工作,2009年9月底澆注第一罐混凝土。
榮成核電站項目由華能集團、中核集團和清華大學三方共同投資建設。核電裝機規模為400萬千瓦。2010年正式投入運行。(本報記者 鄭燕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