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日本有關光化學霧污染的消 息頗多,而且此類消息經常扯到中國身上,說是中國的越境污染造成了日本的大氣污染。對此,一些日本學者和專家認為,光化學霧污染,日本也有責任,日本應該多考慮如何同中國合作,共同應對環境問題。(資料圖片)
日本《呼聲》月刊11月號發表題為“是全世界在污染中國”的文章,作者是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竹村真一。文章指出,中國的環境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整個世界的縮影,中國這面鏡子折射出來的就是經濟全球化的自畫像。因此,單純地將責任歸咎于中國,無益于問題的解決。簡單地認為“都是中國的錯”,可能會讓整個世界在將來償還更大的虧空。文章摘要如下。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被指正面臨環境污染、食品安全、水資源短缺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種論調無疑是將責任完全推給中國,其實我們或許有必要把這看成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來加以解決。
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中國問題”也是“世界問題”這一觀點。
中國每年因污染損失達GDP的10%(資料圖片)
“都是中國的錯”?
第一就是無需贅述的“越境污染”問題。遭到污染的和含有有毒物質的食品被銷售到世界各地。近來日本不斷發出的光化學煙霧警報恐怕不能不說與中國大氣污染物質的增加有關。中國的污染物不僅對毗鄰的日本產生影響,甚至由于偏西氣流的推動直接到達了美國。由此看來,將中國問題作為世界問題來對待是理所應當的事。
但是產生這些污染的原因之一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獨自承擔了世界范圍內相當比例的制造業生產,這一點是不能忽略的。生產基地集中在中國,相應的環境負擔也會集中到中國。換句話說,正是由于中國承擔了全世界的環境負擔,而且環境政策相對寬松,才吸引眾多企業來中國投資建廠。在這點上恐怕日本企業也不能例外吧。
中國的環境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中國這面鏡子折射出來的就是經濟全球化的自畫像。因此單純地將責任歸咎于中國,無益于問題的解決。簡單地認為“都是中國的錯”,可能會讓整個世界在將來償還更大的虧空。
還有就是“資源問題”。截至20世紀末,中國已經基本實現十幾億人口的糧食自給,而進入21世紀后,每年卻要進口一成左右的糧食。雖說是一成,但中國的一成就相當于日本的全部。這不僅給世界糧食市場帶來巨大影響,也使整個地球的環境危機進一步加深。
未來形勢更加嚴峻
現在的情況才剛剛是個開始,今后的問題可能更加嚴峻。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從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第一,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不斷增加,與環境問題相伴而生的各種不均衡也在擴大。汽車以一天1000輛的速度增加,電力企業也在超負荷運轉。預計當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耗量與日本持平時,其能源消耗總量將是美國目前能源消耗量的兩倍。能夠滿足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的資源恐怕找遍整個世界也沒有。
此外,城市與農村的不均衡、社會不同階層間差距的擴大都可能引發劇烈沖突。中國歷來有“大城市優先”的傳統,城市污水總是排向周圍的鄉鎮,增加了那里的環境負擔。這種趨勢必然在日后催生大量的“環境難民”,這不僅將加強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環境負擔,還有可能向世界其它地區擴散。
第二個方面是,氣候變動及異常天氣的增加,使得災害和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愈發嚴峻。喜馬拉雅及整個青藏高原地區的冰川都呈現出減少的趨勢,黃河、長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幾乎所有的亞洲大河都發源于此。如果冰川消融的勢頭得不到遏制,十年之內亞洲全境將可能面臨嚴重的水資源危機。
第三個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就是,石油價格飆升造成的全球性經濟崩潰。盡管現在油價飆升很大程度上是人們預期石油需求將會增加等人為因素造成的,但這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如果我們以十年為一個跨度進行觀察就會發現,石油開采的成本是在逐漸增加的。即便石油資源不會枯竭,但需要下挖到更深的地層,還是會增加成本,結果是有更多的油田遭到廢棄。
“本國的食品和能源要是不夠的話就從世界其它地方進口”。這種方式其實是建立在石油價格低廉這一虛幻的基礎之上的。在經濟全球化框架內,“本國沒有就從其它地方運過來”這種20世紀通行的做法今后恐怕難以繼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