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整齊的道路兩側,一邊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邊是林木蔥郁的公園綠地,這是中國西北甘肅省蘭州市最美麗的濱河路。
然而,在樹木和草地組成的美景背后,濱河路還有令人尷尬的另一面——一條條伸向黃河的排水管道,源源不斷地排出污水。
黃河對于蘭州這個干旱地區的城市具有特殊的意義,它從西到東穿過城區45公里,是200多萬市民日常飲用水的唯一來源。
2006年10月下旬以來,蘭州市接連發生4次較大規模的污染事故,最近的一次發生在12月22日,蘭州新西部維尼倫有限公司將較高濃度的電石渣漿水排入黃河,約30公里的河水被“漂白”成奶白色。
不僅僅是在蘭州段,整個黃河幾乎都在承受著日益加重的污染。中國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近20年來,黃河排污量增加了一倍,十幾條重要支流成為“排污溝”,干流一度40%的河段喪失水體功能。
在中國,環保問題盡管越來越被重視,但仍面臨諸多復雜難題,黃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甘肅的全國人大代表王錫武在對黃河沿岸一家重點污染企業調研時發現,這家企業每年因排污會受到120萬元的罰款,但環保要達標至少需要投入1億多元,相當于違法排污100年的罰款。
她認為,違法成本遠低于守法成本,是污染企業“寧愿認罰不治污”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國環保問題的一大癥結。
對眾多遭受污染的大江大河而言,污染還有歷史遺留因素——在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缺乏環保意識,江河沿岸的企業普遍沒有污水處理設施。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張明泉教授說,黃河蘭州段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環境治理速度落后于城市發展速度,一些老工廠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布局不合理,改造成本也很高。
環保專家認為,污染問題說到底是發展觀念問題,即在經濟和環保二者之間如何取舍。
中國“十一五”規劃明確要求,2010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比“十五”期末減少10%,這意味著從2006年開始,平均每年要削減2%。
蘭州市環保局科技法規處副處長康明科說,蘭州市準備在未來幾年實施黃河污染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這對于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城市來說,絕對是一個需要勇氣的大手筆。
黃河流域有50多座大中城市的居民飲用黃河水,中國水利部直屬的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在開發“數字化”水資源保護監控系統,以便及時發現和控制黃河水污染。這項工程2006年已完成了整體框架建設,計劃在2010年全部投入使用。
蘭州市一家化工企業的負責人說:“如今環保是大勢所趨,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企業盡管經營很困難,也要咬著牙上環保設施的原因。”
不過,大多數人也意識到,“鋪攤子、拼資源、搶速度”的發展模式仍有慣性,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污染,還要走很長的路。(記者 王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