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5年內,中國環境投資至少需要7萬億元人民幣。在昨日召開的第九屆科博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一位環保專家估計的這一數字引起了與會人士的熱議。“以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和發展速度,實現這一投資不成問題。關鍵是如何建設環保‘軟環境’,保持對投資的長期吸引力。”美國能源基金會副主席楊富強認為。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環保市場規模大約為240億美元,在全球6000億美元的市場上占4%的份額。但相比發達國家已經進入成熟期的環保產業,我國產業政策相對滯后,融資渠道不暢,成為制約環保產業發展的瓶頸。
北京市環保部門一位負責人表示,北京市環保產業的融資渠道目前還比較單一,資金來源主要是企業自籌和政府投入。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問題專家顧海兵認為,從其他國家經驗來看,民間資本、非政府組織資金、外資都是環保投資的重要來源,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多元化資本向環保領域流動。
“近年來,中國環保市場的國際投融資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在昨日論壇上,楊富強提出了這一令人警惕的信號,他認為,環保執法欠缺力度是使投資環境失去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美國ITT水處理公司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幾家外資環保企業之一。公司高層負責人表示,由于看好奧運帶來的環保商機,ITT早就將中國戰略的重心轉向了北京地區。去年同北京市政府簽署了治理涼水河流域和奧運村周邊地區污水環境的工程,其中清河污水處理廠、北小河污水處理廠和小紅門污水處理廠已全面啟動。但是,在主力市場——住宅水處理領域,ITT的進展一直不太理想。“由于缺乏嚴格的住宅水處理標準或鼓勵政策,我們很難向建筑工程公司推廣我們的凈水產品。”ITT一位高級主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