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3月9日電 南水北調,這項中國最大的調水工程一直受著環境問題的困擾。正在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重點搞好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污染防治。……繼續實施自然生態保護工程。”
“50年規劃,50年建設,5000億投資”,南水北調毫無疑問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這項為解決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的特大工程,期望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保障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1952年,毛澤東在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設想。經過幾屆領導人多年的醞釀,分為東、中、西三線的南水北調工程于2002年正式啟動。
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江蘇省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中線工程,從長江中游北岸支流漢江加壩擴容后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
為保證“一江清水向北流”,從中央到地方,投入了大量財力人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證輸水沿線的水質達到三類標準。過去5年,南水北調東線的江蘇、山東及中線相關省份,在沿線新建了一大批污水處理廠,從而改變了以前污水直接下河的狀況。
南水北調過程中控制污染的一個重要措施是截污導流工程,截污導流是指將所有工業污水、生活污水以及污水處理廠出來的水都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將其導入其他河道中,最后進入海洋,不讓污水進入南水北調的清水廊道。目前這一工程正在加緊實施。
除了資金缺口外,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也同樣存在于南水北調的水源地。從2003年開始,江蘇省正式提出了沿江開發的發展戰略。目前,江蘇沿江的每個市、縣基本都建立了或是計劃建立化工園區,其中包括作為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的揚州和江都。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董雅文說,南水北調水源地和沿江開發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沿江開發給南水北調埋下了隱患。可以說,沿江開發發展越快,水源地的保護就越難。
“治污成則南水北調成,治污敗則南水北調敗”,參與過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生態環境規劃的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研究生王嶸認為,環境保護的成敗將對南水北調工程起到關鍵作用。(記者 蔡玉高、傅丕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