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云南省林業廳獲悉,“衛星跟蹤在中國云南越冬的黑頸鶴合作項目”在云南大山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正式啟動。據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辦公室人員介紹,該項目將用2004年至2006年三個冬季的時間對10只黑頸鶴進行衛星跟蹤,從而確定黑頸鶴的遷徙路線、停歇地點以及停歇周期,以便發現黑頸鶴更多重要的停歇點和繁殖地。
黑頸鶴是國家一類保護物種,也是世界15種鶴類中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鶴類。據專家考察證實,黑頸鶴在我國境內有三個種群,即在西藏高海拔地區繁殖的西部種群、在云南西北部越冬的中部種群和云南東北部和貴州西北部越冬的東部種群。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于在云南越冬的東部種群。有關部門統計,每年的10月下旬到次年的4月下旬的200天內,到此越冬的黑頸鶴數量達到1100多只,占了世界黑頸鶴種群的六分之一。
這些黑頸鶴的繁殖地在什么地方?它們的遷徙線路如何?它們在遷徙途中的停歇點有多少?這些問題都給黑頸鶴的有效保護帶來許多困難。為此,國際鶴類基金會、云南省林業廳和全國鳥類環志中心決定對云南大山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黑頸鶴實施衛星跟蹤以便了解其遷徙線路、停歇點、棲息和繁殖地。這是我國首次對鶴類進行的衛星跟蹤考察。
2004年底,國際鶴類基金會中國項目負責人李鳳山先生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楊曉君教授的陪同下考察了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項目實施的前期準備工作給予了肯定,同時確定了給黑頸鶴安放衛星信號的時間。
(記者 譚熙鵬)
新華網 2005年2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