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淮河流域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流域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等問題突出,影響了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據此,中國政府采取種種措施,全面加大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力度。
據了解,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東、江蘇五省四十個地(市),一百八十一個縣(市),總人口為一點六五億人,人口密度居中國各大江大河流域之首。同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過渡帶氣候特征,孕育了大量生物資源和生物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生態屏障。
然而,由于近年來淮河流域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流域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淮河流域已有近十七萬公頃的土地變成裸巖和兩點五萬公頃的土地成為難以利用的沙地,還有超過兩點七萬平方公里不足三十厘米土層厚的山場面積,正在以每年流失三至五毫米厚度的速度逐步喪失可利用能力。
相關專家分析,如果任其發展,二十年左右淮河流域山丘區將累計失去近一萬平方公里的可耕作土地,這對本來人均土地就比較少的淮河流域來說,其威脅十分巨大。
同時,淮河流域公路、鐵路、城鎮、水利設施、能源開發等許多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強度不斷增加,使人為新增水土流失問題越來越突出。專家估測,淮河流域每年因開發建設造成水土資源破壞的影響范圍約一千平方公里,由此引發的人為水土流失面積在三百到五百平方公里。
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國政府在流域內全面展開了綜合治理,首先,以小流域為單元展開綜合治理。同時,在流域內重點水土流失區涉及的三十多個市(地)、一百多個縣(市、區)依法成立了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機構,配備了專職監督執法人員,并在流域內展開了生態修復試點。據統計,僅二00三年就初步完成淮河流域(含山東半島)水土流失治理面積兩千七百八十九平方公里。
不久前,中國政府為進一步加快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進程,由中國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專門編制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方案,同時將水土保持與淮河防洪體系建設緊密結合,正式啟動了淮河流域上游水土保持重點工程。作為該工程的第一個項目淮河流域二00四年度水土保持建設項目,選擇了淮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桐柏、商城、裕安、盱眙、蒙陰、沂水等六縣(區)的十條小流域開展綜合治理,計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一百平方公里,總投資達兩千三百四十二萬元人民幣。
中國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肖幼表示,今后,他們在治理淮河流域水土流失問題的過程中,將進一步轉變思路,不斷探索加快防治水土流失的新途徑,在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發動群眾治理水土流失,確保流失區群眾經濟收益持續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封育保護,促進大面積的生態修復;并從生態系統演變與發展的理論和生態自我修復成功實踐的經驗等方面,加大宣傳力度,把依靠生態自我修復能力作為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落到實處。進而,以此全面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史寶銀)
中新社 2004年1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