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來,本報對“清查放射源,確保百姓安全”專項整治進行了連續報道。采訪中,記者強烈地感受到,對于自今年5月起啟動的這次大摸底,政府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清查行動無論在深度、廣度和力度上都是空前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定要搞清放射源的“家底”,一定要對百姓的生命安全負責。
在結束報道前,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司放射源管理處處長趙永明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放射源科學管理目前開始實施的四大有力舉措。“盡管前面的路依然任重而道遠,但畢竟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措施一:對每個放射源將設一個終生編碼
放射源存在私下交易現象。如上海的A經銷商,打算將放射源賣給外省的B使用單位。B單位事前應當在上海辦理準購證,而A卻在B未辦證的情況下就和其成交。私下交易容易造成管理失控。
記者:私下交易是以前衛生部門和公安部門在管理中碰到的一個難以杜絕的問題,在今年6月1日放射源轉由環保部門管理后,你們對此有何新措施?
趙永明:環保部門將對放射源進行放射源編碼管理,通過編碼給每個放射源發一個“身份證”。目前全國一共有北京、四川、甘肅三家廠商生產放射源,從廠里生產之日起,每一個放射源就有這張“身份證”,這是它這一輩子唯一的憑證,有利于追蹤放射源去向。一方面,確保放射源不丟失,另一方面萬一我們發現無主放射源,可以通過編碼找到責任人單位。
記者:那對于非國產的放射源的控制環保部門將采取什么措施呢?
趙永明:我們已經同海關達成共識。凡是進口到我國的放射源,必須要有環保部門的批復,也就是必須在環保部門備案,否則海關不會放行。
措施二:鼓勵廠商在安全前提下回收利用
我國自80年代開始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設立了城市放射性廢物庫,20年過去了,尤其是經過今年的“清查放射源”行動后,很多地區的廢物庫都不夠用了。
記者:上海現有1118立方米的放射源廢物體存儲庫,已經用掉了五分之四。這項專項行動啟動后,估計現有的庫就不夠用了,為此本市計劃再建一個1118立方米的放射源廢物存儲庫。那么,國家環保總局在放射性廢物庫建設上是否有規劃?
趙永明:今明兩年,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將在已擁有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的基礎上,再投資進行改、擴建。
記者:有專家認為,將廢棄放射源收儲并不是最佳的方案,因為它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污染可能。從資源利用和消滅污染的雙重考慮來看,今后我國會否采取像德國那樣對廢電池實行廠家回收利用一樣的模式,讓生產廠家回收放射源?
趙永明:這一問題我們已經有所考慮,因此在我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首次從資源化的角度提出了“鼓勵廠商回收利用”。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生產廠商生產放射源的成本不高,最高不過幾萬元;但是要回收利用成本卻相當高,而且工藝和技術要求很高。
記者:據了解,香港、西班牙對進口的放射源,都要求在源廢棄后返回給出口國。那么我國內地對于進口的放射源是不是也將采取這種措施?
趙永明:是的。盡管目前為止國外廠商的回收價頗高,但我們仍嚴格執行。
措施三:督促放射源使用企業自律
由于放射源被廣泛應用于橋梁建筑等重大工程質量的檢測上,所以放射源運輸頻率就非常之高。盡管法律要求“對于放射源的運輸必須有專人押運”,但是很多企業在操作中卻并不遵守。
記者:對于放射源的運輸是怎樣要求的?
趙永明:首先,放射源使用單位必須到環保部門登記備案;其次,在運輸中,放射源必須有5層包裝,確保絕對安全。
記者:但事實上還是有人違規操作,你是否認為有必要在技術上更新,如采用GPS定位系統,對放射源的運輸進行自動化監控?
趙永明:當然,我們知道GPS定位系統很好,但是在放射源的管理中,我們不能依靠它,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成本太高,安裝一套GPS系統要幾千元,維護費用也非常高,一個放射源附加上一套GPS這樣的做法是不可思議的;二是,GPS安裝在哪里的問題,安裝在包裝物上嗎?如果放射源脫離了包裝,那我們找到包裝又有什么意義呢?
記者:那對于這個情況環保部門如何處理呢?
趙永明:的確,一些放射源使用單位都未嚴格按照法律程序操作,導致了事故的發生。對此,環保部門一方面將加強抽查、檢查的頻率,另一方面,我們將強化放射源使用單位的自律觀念。就像法律再嚴格也有小偷一樣,規章制度再健全,放射源的安全管理離不開企業自覺。
措施四:建立全國信息共享
放射源尤其是野外探傷儀往往是跨地區流動的,這也給管理帶來了困難。
記者:對于跨區域流動的放射源,如何能夠讓兩地的環保部門都做登記?
趙永明:國家環保總局將為企業免費提供國際原子能機構推薦的網絡版表格,便于企業填寫。同時將建立統一的數據庫,這樣將便于地區之間信息共享,將自己的外地的放射源在自己地區內的情況都知道。
記者:本次清查放射源活動至今已經進行了三個多月,今后在對放射源的管理上,環保部門有怎樣的思路?
趙永明:我國的放射源管理將不會是簡單依靠技術和行政的管理,而是“科學的管理”。一是科學宣傳,放射源并不神秘,它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每棟大樓里都有的煙霧報警器就是一個小的放射源,只不過由于它的放射性微乎其微,因而是“免檢”的;二是科學方法,我們對放射源的管理將是全過程的控制,我們不僅抓住了“身份證”制度這一主線,還將加大抽查檢查的力度。
記者:那么本次抽查的結果如何?是否比環保總局啟動整治前的情況要嚴峻的多?
趙永明:事實上,我們在此之前對形勢就已經有了估計,清查之前全國放射源的數據是8萬枚左右,而經過清查后,很多未經登記的放射源都被找了出來,估計總數可能突破10萬枚。我們查到的越多,可能的隱患就越少,放射源今后的管理就能越完善。(張彩平)
上海青年報 2004年9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