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表明:企業家要全面履行社會責任需在“16個字”上下功夫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4月12日在京發布的《2008?中國企業家隊伍成長與發展十五年調查綜合報告(上)》顯示,基于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存在的各種問題的分析,中國企業家要全面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需要在“誠信經營,保護環境,利益共享,社會公益”這16個字上做出努力。
報告稱,“誠信經營”和“保護環境”是對企業各種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責任約束,是成為合格企業的前提;“利益共享”是保證企業處理好與各方利益相關者關系,實現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責任要求,是成為優秀企業的前提;“社會公益”則是對企業回報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責任要求,是成為卓越企業的前提。
綜合分析來看:
——誠信經營的新內涵,對企業家的法治意識和品德修養提出了更高要求。2002年調查表明,大多數企業家認為,對于自己的行為,最有力的外部約束是法律法規,最有力的內部約束是自身修養。同時,有關企業家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中,“經濟問題”、“獨斷專行”、 “生活腐敗”和“弄虛作假”排在前列,這反映出了法治意識和品德修養的重要性。歷年調查數據顯示,企業經營者普遍重視法治,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嚴格遵紀守法。
——保護環境的新內涵,對企業家的環保意識和經營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2004年和2006年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同意“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沖突時應當優先保護環境”,贊同“對企業可能造成的污染進行治理和補償”。不過,仍然有一些企業把環境保護投資看作只是增加企業的成本,注重短期利益,在環保問題上采取被動應付的態度。
——利益共享的新內涵,對企業家的精神境界和團隊領導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06年調查中,考察了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承擔各類利益相關者責任的必要性的認同程度,消費者權益責任、股東權益責任、員工權益責任、環境責任、客戶(同行)權益責任、國家社會責任和社區權益責任依次排在前列。總的來說,企業經營者高度認同利益共享的必要性。不過,有些企業甚至不惜損害他人利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007年的調查中,65.7%的企業經營者同意“本行業中存在不少惡性競爭”。
——社會公益的新內涵,對企業家的社會參與和社會影響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06年調查表明,企業家認可承擔公益責任的必要性。在企業公益責任的各項中,對“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的認同程度最高。其他依次為“救助社會弱勢群體”、“參與社會社區公益活動”和“捐助慈善事業”。調查顯示,企業家群體對于自己在促進中國改革與發展中的作用有較高的評價。(葉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