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5月17日報道 以后中國企業的境外資源類等投資,將獲得中國政府的外交、稅收等支持。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昨日在“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上作出了上述表示。
他強調,對于鼓勵類的境外投資,在符合WTO的原則下,中國政府有關機構今后將從外交、外匯、稅收、海關、信貸、保險以及多雙邊合作等多個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
據新華社報道,張曉強表示,中國政府鼓勵國內企業境外投資重點投向以下四方面:
有利于緩解經濟發展瓶頸的境外資源類投資;有助于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能夠帶動國內產品、設備和技術等出口和勞務輸出的境外生產型設施和基礎設施投資;能夠通過境外投資學習國際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的境外研發中心等投資;中國的優勢企業到境外從事貿易分銷、銀行、電子信息、物流航運等業務。
截至2006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非金融類)達到733.3億美元。200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61.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1.6%,中國對外投資在全球的排名已從2005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3位。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李郡昨日也向外界表示,今后在支持領域上繼續加大對船舶成套設備、資源、電力、農業等戰略行業的支持力度。在個別重點項目上,會進一步加強對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我們將進一步整合服務資源,”李郡表示,對海外的投資咨詢,包括實施政府的優惠貸款、優惠買方信貸,同時開放支持企業走出去的貸款,把對外擔保、對外結算等一攬子對客戶的金融服務整合好。
事實上,相比跨國公司在海外的投資,中國企業目前總體實力還有差距,競爭優勢并不突出。
商務部合作司副司長楊浩東當日在上述場合也表示,中國企業內部治理不完善,缺乏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風險意識不強,對國外經營風險識別有效控制、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有待加強,同時經營中還存在短期行為,境外無序競爭現象時有發生。
另一方面,楊浩東也指出目前政府管理和服務工作有待改進,當前政府管理仍然存在決策中越位、監管中缺位、公共服務不到位,和協作意識不強等問題。
“今后中國政府將完善對外投資體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使改革的內容、方式及相關制度,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改變過去偏重事前管理的模式。”楊浩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