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故事3
30個考生僅3人舉手,跪在地上的她沒能涂完答題卡
今年21歲的李響在鄭州一所高校讀大二,高考已經過去了兩年,但有一幕卻在他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2010年6月,復讀了一年的李響再次走入高考考場,最后一場英語考試,結束鈴聲響起,發揮不錯的他等待交卷離開時,突然聽到了一陣哭聲:“老師,我求您了,這是我第三次參加高考了,您就讓我涂完答題卡吧……”
循聲望去,一個女生已經急得跪在了監考老師的面前,“不行,即使我答應,在座的考生也不會答應的。”監考老師態度堅決。
女生還在苦苦哀求,無奈之下,監考老師采取了折中的辦法,“這樣,考場的考生投票吧,如果過半了,我就讓你答完,同意的請舉手。”遲疑了一下,李響舉起了手,同時舉手的還有另外兩個考生。
“對不起,只有3個人同意,我必須收卷。”監考老師拿起卷子走出了教室,留下了仍然跪在地上掩面而泣的女生。
“30個人只有3個人舉手。”李響說,那一刻,他的心里說不出的難過。
觀點
高考承受了過多的社會責任
徐玉斌(河南教育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現在最大的悲哀是沒有規范,沒有制度。沒能涂完答題卡的女孩兒我很同情,但最該反思的是她自己,而不應該去指責別人,作為一個考生要學會遵守和適應規范。
高考承受了過多的社會責任,確實有一種扭曲感。
如果說孩子上學有更多的選擇權,有更多上大學的機會,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是我們的高考制度本身出了問題,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人性的扭曲造成了高考的異化 異化的高考又加劇了人性的扭曲
史璞(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首先是人性的扭曲造成了高考的異化,異化的高考又加劇了人性的扭曲。我們的制度設計使得高考具備的正常的選優的功能,演變成了一個獨木橋的功能。社會制度造成人出現問題,首先是人有問題了,高考才有問題,高考操作出了問題,又進一步惡化了人的問題,高考本身就是人的行為結果。
由于教育制度、人才選拔制度的問題,使得高考功能異化、極端化,加劇了人性的扭曲,但是高考對人性的扭曲,并不是對所有家長都是。高考既有嚴重的問題,但是又不能把高考的問題變成所有人都是,我們對待高考的問題不能走極端,要客觀辯證地看。
對高考的過于關注帶來過度的“高壓”
袁林方(共青團鄭州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主任)
生命教育、責任心教育的缺失,自理能力的不足等讓有些考生在面對高考時做出不夠科學的舉動。
進個好學校就意味著占有好的教育資源,造成焦慮的原因有很多,如功利的社會氛圍、教育浮躁,等等。焦慮情緒如果得不到釋放,一旦被刺激,就會用一些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學生焦慮,家長焦慮,社會也焦慮,高考被人為地推向了一個焦點。大家越關注,這種緊張感就會越放大,就會出現“聚光效應”。
社會的生存壓力、中國的國情、資源分配的不均、教育體制的滯后、計劃生育政策,等等,各種因素造成了人們對高考的過于關注,以致人性的扭曲,不能將原因單單歸咎于“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