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3月21日電 題:中國大齡研究生遭遇就業年齡歧視
作者 歐陽志勝
35歲,原本是人生中最富激情、最富創造力的年齡。然而,現實生活中,35歲卻似一道無情的坎橫在中國眾多年輕的“老”求職者面前。尤其當越來越多的大齡研究生們被多種職業拒之門外時,他們的就業正遭遇無形的年齡歧視。
2010年最新公布的湖南省直單位及省直垂直管理系統招考公務員計劃,幾乎所有崗位均與35歲以上人員無緣,即便是35歲以下可報考的職位也僅有十分之一左右;2010年長沙市引進儲備優秀人才4000余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職位絕大多數都要求35歲以下;湖南某高校招聘輔導員等崗位,要求碩士28周歲以下,博士32周歲以下……
看到各類招考信息上殘酷的分水嶺數字35,想通過讀研改變命運的大齡研究生一臉無奈:“年齡歧視隨處可見!我們很可能會成為被社會拋棄的一族。”
走訪湖南各大高校,筆者發現,大齡研究生多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事業基礎,為追求更高的事業發展放棄原有工作,離家別子,重回校園深造,希望借助讀研搭建一個更高的平臺成就夢想。
據湖南師大研究生處統計資料顯示,該校大齡研究生比例約為20%,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有家室的高達85%。
大齡研究生伍益中來自湖南新化一個偏僻的鄉村小學,為讀研深造離開農村。即將畢業的他四處求職碰壁后,對未來充滿迷茫。“公務員、教師及事業單位之所以受到熱捧,是因為這些職位具備高穩定、高地位、高收入等優勢。我們希望通過讀研改變現狀,但幸運之門卻無情地對我關閉了。”
目前,一般高校都放寬了研究生的報考年齡限制,但在就業時,用人單位包括高校本身卻又將年齡作為一個硬性指標限制了門檻。
對35歲以上人員的年齡歧視已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更有甚者通過法律手段維權,將相關部門告上法庭。如廣西、四川等地考生因超過年齡不準參加公務員考試,最后狀告招考部門年齡歧視,最終雖然敗訴,但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此問題的關注。
有網友稱,公務員、人才引進設置的這種年齡限制不合情理,因為35歲的人閱歷豐富、工作踏實、協調能力強,這些大齡高學歷者因年齡的原因找不到自己應該所處的位置,這是極不公平的。
但也有專家稱,選拔賢能是現今人事管理的兩大支柱之一,考任制度是擇優錄用的基本前提。如果對應考者沒有任何資格限制,勢必造成考務工作過于繁重,浪費人力、財力。因此,對應考者有一定的資格限制也是必要的。
針對社會各界的呼聲,各地政府如湖北、重慶等地也在努力改變現狀,在公考等招考政策中逐步放寬年齡限制,35歲能報考的職位有所增加。
對于就業年齡歧視,專家建議,大齡研究生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繞開就業年齡歧視壁壘,理智就業;降低就業期望值,先就業再擇業。另外,亦可投身民營或私營企業、自我創業,開拓一片嶄新天地,實現人生價值。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