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反感官本位
大學的官本位傾向歷來備受詬病,甚至連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在2007年的一個論壇中也直陳大學的官本位傾向在影響著學術的發展,大學作為時代和社會燈塔的作用也就會逐漸失去色彩。
九三學社的這份調查也表明,官本位和高校“衙門化”傾向讓大多數被訪者反感。
對于“用確定高校主要領導行政級別的方法來確定高校的地位”這一制度,有61.4%的人認為這極大地助長了高校內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導致許多有發展前途的骨干教師分心于追求校內行政地位和權力,對師資隊伍建設帶來了巨大沖擊,根本不利于高校的健康發展。有24.9%的人認為這一制度強化了行政權力,使教師在學校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削弱,產生了不良導向。這說明絕大多數被調查者不認可這一制度。
對于滋生教育領域政風不正的重要根源,有66.5%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官員在教育經費分配、水平評估和成果評獎過程中權力太大”是最重要的根源,此外,還有40.4%的受訪者認為“官本位的傳統”也是重要根源之一。
對于科技經費的分配問題,調查表明,多數人(60.5%)認為,在決定科技經費分配的項目評審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相關官員。
要獲得科技經費項目,近半數被調查者(49.1%)認為關鍵在于“項目申請方對評審關鍵人物的公關”。85.6%的被調查者認為 “在科技項目的評審過程中,申請人對評審專家或者相關官員的公關”這種情況很普遍,93.5%的受訪者認同這種公關容易滋生腐敗和不端行為,影響評審的公正性。
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科技項目的評審過程,“在表面和形式上規范認真,評審結果實際上取決于幕后活動和官員的操控”,甚至還有13.3%的被調查者認為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暗箱操作,違法和違規行為(例如回扣、分贓、交換等)普遍。
“小題目大評審,中題目小評審,大題目大多由學閥壟斷,只是形式上評審”的說法則得到了85.6%的認同。
在目前我國科技管理體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中,選擇“政府部門既管經費,又管項目;既是出資人,又是經營者”的受訪者為67%,同意“政風不正,部門利益驅動,且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說法的為60.3%。
從調查結果來看,受訪者的觀點體現了一定的集中性,表現在“政府官員在科技經費分配、水平評估和成果評獎過程中操控權太大”一項認同度高達81.9%,而“官本位傳統并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一項也高達65.8%,大幅高于其他選項。
這說明當前科技領域內,行政干預力量過大和監督機制的缺失,確實已經成為科技領域政風不正的重要根源。
“雙肩挑”不獲認同
在我國的高校內,既擔任專業教師,又兼任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所謂“雙肩挑”型人才現象非常普遍,但近年來,在這些“雙肩挑”型教師身上頻頻出現的學術不端行為,尤其是院長、校長等學術機構領導人的學術丑聞,使這一制度頗受質疑。
在這次的調查中,就有52.2%的受訪者認為“雙肩挑”干部普遍以權謀私,把各類公共資源攬到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專業,造成資源分配不公,應該使黨政主要干部專職化。
對于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革必然涉及政府有關部門官員利益的問題,受訪者認同的解決方案中,也有45.3%的認為應當“改變決策者、執行者和監督者三位一體或有隸屬關系的現狀,使三者相互獨立”。
本報記者 葉鐵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