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一項調查表明:
科技大獎可信度遭質疑
“我國現在的學風有比較大的問題。”這是8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的一個觀點。
這種判斷不乏數據支持,記者近日獲得的一份調查報告就表明,現在的學風確實大成問題:
數據顯示,對于我國高校教師學風不正現象的嚴重程度,認為個別存在的僅占14%,多達八成六的被調查者認為部分或普遍存在;
; 對于目前我國科技人員的學術風氣不正現象,只有9.4%的人認為是個別存在,超過九成的被調查者認為部分或普遍存在;
而認為我國科技成果的鑒定和評獎結果“主要取決于成果的真實水平”的,竟只有區區12.5%。
這份調查報告名為《“我國科技和高等教育發展情況與對策”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報告》,是由九三學社完成的,成稿于今年2月。
據介紹,為完成這次調查,調查機構共發放問卷1.3萬余份,回收8370份,其中有效問卷7699份。問卷受訪者主要是高校教師,占總數的42.7%,其他的為科研院所研究人員、企業技術人員或技術管理人員、科教單位行政人員等。
翻閱這份報告可以發現,大部分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學風持負面評價,科教領域存在的其他一些問題,如行政領導侵占他人科研成果、評審走過場、科技成果造假獲獎、官本位主導科技經費分配等,也獲得了受訪者普遍認同。
科技獎既取決于水平,也取決于公關
“原三鹿集團能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太不可思議了。”今年兩會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劉應明曾狂批科技獎勵制度。
他所指的獲獎,是指原三鹿集團“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術的創新與集成項目”獲得的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不止劉應明,今年兩會上,北京大學校長助理馬大龍委員也聲討道,三鹿集團獲獎事件損害了國家科技獎勵的尊嚴,暴露出當前科技獎勵制度的弊端,因此,有必要認真反思科技獎勵制度,并深化改革。
從九三學社的調查來看,確實有89.2%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我國科技管理體制存在突出問題,必須及時采取改革舉措。其中,又有近半數(44.6%)的受訪者對我國科技成果獎勵制度狀況不滿,認為問題很多,必須做出大的改革。
從數據上看,受訪者的意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近半數的被調查者(49%)認為科技成果獲獎人排序有“領導優先”的問題,即優先照顧的是行政領導而非實際貢獻者。
其次,超過七成受訪者(70.3%)認為目前我國科技成果的鑒定和評獎結果“既取決于成果的水平,也需要一定的公關活動”,僅有12.5%認為“主要取決于成果的真實水平”。
對于評獎所必需的科技成果鑒定,大部分被調查者評價負面(64.2%),有41.2%的人認為科技成果鑒定“普遍走形式,草率了事,人為地拔高成果的水平”,11.6%認為“成果弄虛作假,鑒定評價失真的情況不少”,僅有33.9%認為“基本上是認真和公正的,能客觀反映成果的水平”。
對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評審制度哪些方面亟須改革,70.3%的受訪者認為“候選項目在通過復評后,應增加現場技術檢驗測試和經濟效益審計,確保成果及效益的真實性”一項應成為最重要的改革內容。
而“候選項目應該有5~10年連續、穩定和有效的應用后才能申報,以保證成果水平”獲得67.5%的受訪者認同,“取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由市場鑒定,并通過政府稅收優惠政策給予鼓勵”獲31.4%的受訪者認同。
受調查者還認為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制度也亟待改革。這其中,認為應“更加重視成果在國際上的持續影響(論文他引情況及其發展)”和“更加重視成果在國際同行中的評價”是主流聲音,兩項比例分別占78.7%和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