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六學子調查千名大學生就業
調查顯示:不再有人期待月薪五千“二本”就業率不如“三本”
資料圖片:3月4日,參加招聘的女大學生在北京市畢業生就業市場排隊等候入場。當日,北京市2009年女大學生專場招聘會在北京市畢業生就業市場舉辦。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雖然已加入“保研族”,南開大學應屆畢業生馬寶鵬還是對找工作產生了好奇。這名在學院團委擔任“就業助理”的大學生很想知道,傳說中的金融危機,離同學們到底有多遠?
過去的兩個多月里,馬寶鵬和5名南開學生到天津14所大學開展調查,完成了一份64頁、4萬余字的《金融危機下大學本科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在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經濟學家周立群的指導下,學生們還將調查報告送到了天津市領導的辦公桌上。
“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課題組由馬寶鵬、趙昕達、米坤義、王琳卡、杜德瑞、郝博淵6名同學組成,他們來自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均為三、四年級本科生。
就業難是金融危機惹的禍
問卷調查是在2008年12月中旬開展的。
南開大學課題組向當地14所學校的2009屆本科畢業生發放了1240份抽樣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031份,有效率為 83.15%。
為了反映問題更加全面,他們從各類院校和各個專業選取的樣本比例,均符合這一屆學生當初的招生分布情況。
其中,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是“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即俗稱的“一本”,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外國語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天津城建學院、天津農學院是普通院校,即“二本”,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屬于獨立學院,即“三本”。
調查的內容主要是應屆本科畢業生在金融危機前的畢業規劃、金融危機對就業預期的影響等。
截至2008年12月,受訪者中有6.98%的學生已經保研,考研的占27.93%,考公務員的占8.24%,準備出國的占7.08%,找工作的占43.26%,創業的占5.43%,其他去向的為1.07%。
課題組將就業學生分為“已簽約”、“未簽約”、“未找到工作”3類,一是已與用人單位簽約,二是得到用人單位的接收意向,但尚未簽約,三是尚未得到任何用人單位的接收意向。
截至調查時,446個就業學生中“已簽約”25人,占5.61%,“未簽約”55人,占12.33%,“未找到工作”的有366人,占82.06%。在這些學生中,就業難已經成為共識,93.94%的人認為找工作“非常困難”、“比較困難”或“一般困難”。
而在就業困難原因的調查中,被認為最多的依次是“金融危機影響”(64.35%),“畢業生人數太多”(63.23%)、“所學專業受限”(33.86%)、“就業信息不足”(31.61%)、“個人能力限制”(28.48%)、“其他原因”(2.24%)。
課題組認為,由此可見畢業生人數太多使得就業市場上供大于求,以及金融危機造成的企業縮減用人計劃,是學生眼中導致就業困難的普遍原因。將“畢業生太多”和“金融危機影響”列為最主要原因的,分別占32.29%和32.06%。
根據調查,經濟學、工學、管理學等學科的就業方向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因而這些學科的學生普遍認為就業難的罪魁禍首是金融危機。其他學科的學生則由于就業方向等原因,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較小。
不再有人期待5000元以上月薪
課題組發現,金融危機之后,改變畢業規劃的學生有186人,占保研學生之外人數的19.40%,平均每5個人就有1個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做出了改變。
這些同學中,除了家庭或同學朋友影響、個人興趣變化等因素帶來的改變外,選擇因受金融危機影響而改變畢業規劃的比例最多,達到53.48%,并有45.99%的學生把金融危機作為他們規劃改變的頭號原因。
金融危機爆發后,學生中考研的比例增加了2.92%,打算出國的比例減少了1.46%,自己創業的比例減少了1.35%。考公務員和有其他打算的比例略有增加,而找工作的比例只是略有降低。
馬寶鵬認為,大部分學生能夠理性地對待金融危機對畢業規劃的影響,并且在心理上較好地承受了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是金融危機客觀上仍然迫使部分學生改變了畢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