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4月17日報道 隨著高校行政化弊端的日益顯現,“學者治學”、“教授治教”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如何將這些口號變為行動?
“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在于行政權與學術權分離。”武漢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日前接受采訪時說,近年來,武漢大學推出了一系列以“回歸學術”為目的的“政學分權”改革,試圖從根本上突破傳統的“政學不分”的管理體制。
“目前,武大正在考慮實施‘大部制’改革。”
70%財權下放到學院
“綜觀國外一流大學,都是小機關、大學院。二級學院才是高校教學和科研的實體,擁有相對獨立的人、財、物的管理權,學校的財力80%都在學院。而在我國,大多數綜合性大學還是由學校直接掌管人、財、事大權,這樣不可避免會導致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跑部錢進’等問題,而學院這一教學、科研的主體呢?活力不足。”劉經南說。
因此,武大將權力下移作為改革的大方向。既然要放,就得從根上放。2006年初,武大開始了校院(部、系)兩級財務管理體制改革,通過預算制管理,學校直接“分錢到院”,由院系自主“理財”。院內人員工資、水電費、科研經費、學費收入、小型基礎設施建設費等全部劃歸院系管理分配。
現在,學院已掌握了全校70%的經費。“過去大家都吃學校的‘大鍋飯’,科研資源浪費現象在所難免,而現在,我們自己‘當家’,學會了精打細算。”武大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何建慶說。
“管錢”自然推動了“管事”。有限的錢投向哪些專業、哪些專家、哪些項目更有效益、更能促進整個學院的學術發展?學院心里有本“賬”。通過院內分配政策調整,生科院建立了“質量優先”的導向機制。
“我們現在按‘影響因子’評價論文,‘影響因子’是包括發表刊物的級別、院內外同行的公認度等的綜合指標,既有硬杠桿、也有其他學者的個性評價。‘影響因子’低的論文不僅獎勵低,而且在評職稱時不予考慮。”何建慶介紹說。2005年,全院“影響因子”在5.0以上的論文不超過10篇,到2007年,已達到20篇左右。“更重要的是,‘低影響因子’論文成了‘垃圾論文’的代名詞,院內學術風氣為之一振。”
走向“學者治學”、“教授治教”
“大學是學術性組織,學術權力是大學的核心。因此,‘學術本位’是大學管理的基本原則。”劉經南說。
為了保障學術權力真正得到落實,武漢大學成立了校學術委員會,在院系一級成立了教授委員會,并明確規定,校院兩級黨政一把手不能擔任兩級學術組織的主任委員。
“‘老班子’成員往往看不慣‘新班子’,可我不是。我當了十幾年的行政領導,現在退下來當了學院教授委員會的一名普通委員,我由衷地感到,現在不是什么事都是行政領導說了算,‘學者治學’、‘教授治教’不再是一句空話。”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前副院長羅紫初教授說。
根據章程,教授委員會委員由院系全體教師大會推選,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由全體委員民主推選產生。教授委員會不僅有權審議院系的學科和專業設置、科研計劃、發展規劃,為院系發展提供咨詢意見,而且有權評定院系教學、科研成果,在學院引進人才、職稱評定等問題上擁有初審權。
“過去,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大多數是行政領導,一個有行政職務的人在職稱評定中就占有‘人脈優勢’。可現在不同了。有幾個系級行政領導評職稱,結果第一輪就被教授委員會‘淘汰出局’,因為教授會上他們沒有得到半數以上的票。”武大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建清說。
“最近,我院有一個博士生留校名額,院領導和教授們推薦了3個學生,要誰不要誰,過去是院領導很頭疼的事。可現在,我們讓3個學生一起到教授會議上試講、答辯,教授們一投票就基本決定了。”羅紫初說。
“大部制”改革剛剛破題
武漢大學是在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的基礎上合并組建而成的。2000年,新的武漢大學成立時,這個“超級大學”面臨著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巨大挑戰。那時,學校的行政部門多達近40個,行政加后勤人員的數量遠遠超過教學科研人員。
從2002年開始,武漢大學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對職能部門和院系進行了兩次大幅度調整。2004年,又對機關干部實行競聘上崗,將管理人員精簡了20%.目前,學校行政部門數量已經縮減到18個,行政部門和10個黨群部門人員共1600多人,占高校工作人員的20%。
“這個比例還要壓縮,學校的改革目標是17%,我個人認為應減到15%。”劉經南并不滿足。
據劉經南介紹,武漢大學正在積極探索“大部制”管理改革思路,大幅精簡管理部門數量。根據初步計劃,學校將實施本科生綜合管理方式,從招生、學籍管理、教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學位工作到就業指導,都納入一個綜合部門下統籌考慮。同時,對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和安全管理也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我的理想是,學校管理框架主要由本科生綜合管理部門、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科學研究綜合管理部門、后勤和安全系統等4—6個‘大部門’組成。”劉經南說。
不過,即使在武漢大學內部,也有人對雄心勃勃的“大部制”改革抱有疑慮。“主要是人往哪里去的問題。”一位教授說:“你說科級、處級以上大大小小的干部,分流到哪里?到院系當領導?哪有這么多位置?做專業工作?術業有專攻,他們不一定對口。再說,他們又有多少愿意‘下’到院系呢?”
改革剛剛破題,人們對武漢大學的“大部制”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