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這是人才市場的自我調節
河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商杰教授認為,研究生考試報考人數出現首度下降,反映了人們就業觀念的進步,是對高學歷盲目崇拜的理性回歸,也是人才市場的一種自我調節。這種“首降”,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研究生教育進一步提高質量。
針對我省出現的非應屆生考研人數下降,應屆生報考人數上升的情況,商教授認為,相對于應屆生,非應屆生考研的壓力更大,投機心理少,更多的是在比較成熟的考慮后的選擇。
商教授說,有些專業,與社會聯系不是很緊密,研究生報考人數從前幾年就開始下降了;但有些與社會聯系比較密切的專業,還是很熱。比如外語專業,因為社會上近年來急需外語方面的人才,所以相關考生人數還是在不斷上升。現在的考生越來越重視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報考研究生也比較趨于理性。
讀研找工作優勢不明顯
“考研人數下降,根本原因在于工作的問題。”石家莊經濟學院教授、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殿如說,“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尤其是女同學,面臨的困難要更大一些。而且由于研究生的工資水平是較高的,企業或單位會從節省成本考慮,優先選擇本科生。”
現在用人單位更加重視“知識技能”、“實踐經驗”,而不再唯學歷是尊。近年來,一些省份出現了研究生初次就業率低于本科生的情況。學歷與就業的這種“倒掛”,無疑給高學歷盲目崇拜潑了一盆冷水。
王教授分析,2006年,擴招后的首批研究生畢業走向社會,研究生就業形勢驟然嚴峻。與本科生相比,碩士研究生的優勢和劣勢卻有所趨同:想留校,學歷不夠;想考公務員,競爭激烈;沒有較多的實踐經驗,到企業要從頭學起。
但是研究生普遍對工作、對未來期望值高,但心理承受能力較低,一旦達不到預期值,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目前的高校教育,有的專業設置和實際工作有脫節,增大了學生就業的困難。
此外,王教授認為,年齡因素也是制約非應屆生報考研究生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學校研究生培養體制回歸三年或是彈性學制,這就使得大齡考生面臨即使考上,三年之后,自己的年齡并不占優勢的尷尬狀況。而應屆畢業生年齡小,相對壓力也就小。王教授說:“人才的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形的。并不是鼓勵大家不考研,而是希望真正有志于研究的學生去考。”他認為,研究生報考人數在明年還會有繼續下降的趨勢。
收費改革使讀研成本增高
同時王殿如認為:經濟因素也是導致考研人數下降的因素之一。從2008年開始,很多高校開始實行研究生收費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不再區分公費和自費,而采取發放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
王教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考研準備費用加上三年學費,一般需要4萬元左右,加上住宿費、生活費等,供一個研究生要花費七八萬元。對比就業形勢,即使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每月能夠拿到比本科生高幾百元的收入,投入與產出比也讓很多學生感到不值而放棄。
王教授在談到經濟因素時說,這一點將會在農村學生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王教授說:“從我多年的經驗來看,農村出身的大學生考上研究生的數量多于城市大學生,這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學生更能吃苦,另一方面是他們改變自身狀況的愿望更加強烈。但是,由于經濟條件較差,有些農村學生從本科起就是貸款交學費,畢業后如果繼續上研究生,就積累了更多的債務,所以現在的研究生們幾乎都是一邊上學,一邊打工。”
對這部分家庭條件不好的農村學生來講,就出現了一個悖論:考研是為了找份更好的工作,但是結果卻發現考研之后面臨的問題更多,還不如不考。而各大高校以獎學金制度取代公費研究生已成為趨勢,所以對于那些家庭比較困難的同學來說,考研就成了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對這些同學來說,他們必須通過獲取獎學金來支付大筆的學費,那么他們必定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王教授認為,部分有實力的農村考生因為學費問題退出考研競爭,也是考研人數下降的原因之一。
河北省考試院:
三大原因促“縮水”
河北省考試院新聞發言人陳先生分析說,導致研究生人數下降的原因,教育界主要有以下幾點分析:
第一,非應屆考生對考研的選擇更加趨于理性是報名人數下降的主要因素;第二,研究生考試推薦免試生比例增加的新政策,也有可能部分導致報考人數減少。今年教育部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有研究生院的高校,2007年保送研究生名額一般按該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15%左右,即推免生從過去占畢業生人數的10%擴大到15%,未設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推免生的比例為5%,往年這類院校為3%,一般大學則維持在3%;第三,單看河北省的情況,今年我省對外省應屆生選擇在我省報名做了限制要求,也是導致我省報名人數下降的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