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
曾不止一次聽過這樣的話: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成績好就是完成任務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當然,說這話的大多是中小學生家長。
可上大學之后呢?成績當然不是生活的全部。可到頭來,即便我們再怎么忽略它的意義,但成績卻始終是通向未來的一道繞不過也躲不開的坎兒。
大學成績單里的未來還有另一層涵義:通過那些或高或低的分數我們會知道,究竟哪些是我喜歡的,哪些是我擅長的——它就像一把尺子,可以量度出擺在我們面前的N種可能。
大一:就算“掛”了也沒什么丟人的
“高中時覺得成績就是一切,可現在不同了,雖然還是成績越好越開心,但只要沒掛,多少分都一樣。”
就讀于山東某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文迪回憶著大學里的第一次期末考試:“考高等數學前,我和舍友在圖書館復習,實在是覺得太難了,我們兩個就抱頭痛哭。”還好,考試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她得了90多分。
對自己目前的狀態,她的形容是:“除了上課,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也就不到兩個小時。考試前一個月突擊一下,每天學七八個小時。”
這是文迪從小到大第一次離開家,整整一個學期,她都在努力適應著新環境。“班里很多同學,即便是在考試前也根本不復習。感覺現在大家對學習這件事都沒什么熱情,我也不怎么看重成績了。”
對于不少剛剛走過高考的大一新生來說,擺脫了“拼考分”的日子總是過得有滋有味的: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鮮刺激,校園里的活動幾乎每個都想嘗試……面對眼前豁然開朗的“新生活”,他們很難再像高中時那樣,每天將注意力集中于對成績的關注。于是上課和考試,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副業。
“不是有句話么,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文迪笑著解釋道,“在學生眼里,課程都是分三六九等的,專業課最重要,其次是選修,最不受重視的就是全校的公選課了。”
通常情況下,專業課成績的學分高,即使再不喜歡也會去聽;選修課就要看老師是不是講得有意思了;至于公選課,“就是為了湊學分,點完名就走,點夠了次數就再也不去了”。
至于選什么課,其中也有學問。“那些學分高又不用很麻煩的課最受歡迎了,如果不用考試,那簡直就更棒了。”
“我從來都認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文科女生,現在卻在這里學著我最討厭的工科。”楊月月在北京一所服裝學院讀輕化工程專業,她幾乎不怎么去聽課,都是最后時刻搞搞突擊,考試成績也都在80多分上下,“只有一門機械設計得了54分。”
“掛”掉的這門課把楊月月的好心情徹底毀掉了,不是因為分數低,而是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在本專業有什么發展。“雖然學習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但我真的不愿意單純為了一個好成績去看書學習。我希望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說實話,我剛開始的時候一點兒也不重視成績。”但一年之后,璐璐卻因為自己最不在乎的體育成績“不及格”,失去了申請獎學金的資格。這讓她第一次開始正視“分數”這個問題。“如果當時能稍微重視一下,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后果了。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已經沒辦法改變了。”
剛開始,璐璐把“體育成績事件”視為一個天大的打擊,她最擔心的,是同學對她的看法。但她慢慢發現,周圍的人對她“好像沒什么看法”——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成績好是一切的根本,但在大學校園里,哪怕是不及格,似乎也不會成為一件多么丟人的事。“不是有這樣的說法么,翹過課掛過科的人,大學生活才算完整。”
“有時候我們同學之間會開玩笑,討論大家誰的成績低。好像一下子沒有了羞恥感。”文迪感慨道,“我們到底是在干嗎?浪費時間嗎?難道這就是我們必須經歷的?”
大四:越臨近畢業,成績越像塊敲門磚
王冬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可是他自己特別喜歡鉆研與計算機相關的內容。大三下學期,他選了一門叫“中文信息處理”的課。
“因為這和我的個人興趣很接近,與計算機技術關系密切,所以學起來很輕松。期末考試我得了95分,全班第一。這是我大學期間唯一的一次全班第一,也是這4年以來拿到的最高分,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直到今天,王冬說起這次考試還是眉飛色舞的,“原來我也可以考得不錯的,最重要的是,這是對我學習的肯定。”
正是因為這個95分,王冬選擇了考研。現在的他正忙著復習,個人的興趣和好成績給他增添了不少動力和自信。
到了大四,成績對每個人的影響開始慢慢體現在各個方面。此時,這些或高或低的分數,已經不再像大一時那樣“無足輕重”——越到畢業,它越成為尋求出路時一塊重要的敲門磚。
“確定出國留學和保研的人選時,成績排名是首要因素;有的用人單位也會要求應聘者拿出成績排名。”唐妍今年大四,是北京一所大學俄語專業的學生。除了上課,她每天的學習時間大約有4個小時,她說這主要是專業性質決定的。從頭學一門新語言,每天都要大量記憶、背誦和練習。
目前,唐妍一邊忙著畢業論文,一邊在辦理各種出國留學手續。“以前只是被學長告誡成績重要,但到了大四,發現真的是嚴格按照成績排名選擇出國資格的時候,才覺得以前還是太輕視成績了。前些日子我們學院選拔學生參與一個出國留學的合作項目,要求成績排名在年級前6%,我剛剛好,可以參與選拔留學生的面試,算是幸運吧。”
其實,無論是考研、出國還是工作,好的成績都會帶來更大的選擇余地。這本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人只有到了行將畢業的時候,才能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劉宏在天津某大學讀工商管理專業,他現在正在一家公司實習,準備畢業后正式簽合同。劉宏在大學里一直擔任班長,是學生會的體育部部長,還兼任本專業的黨支部書記。雖然這些實踐經驗在找工作的時候幫了不少忙,但現在回想起來,最讓劉宏后悔的,還是4年來的學習成績。
“太多的學生工作讓我對學習分心了。一開始還每節課都去,后來就越去越少,大概每周也就去上一半的課。大四開始沒多久我找到一家公司實習,用在學業上的時間就更少了,一周也就去聽一兩節課。為了應付考試,我經常在考前通宵突擊,學習得很不系統,成績也自然好不到哪里,評不了更高的獎學金。”在實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劉宏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對本專業的知識掌握得很不扎實,“再怎么高明的實踐,也還是需要理論來打基礎的”。
但“好成績”并不意味著死讀書。
“我參加了學校網站的建設,負責新聞編輯,每個假期我還會去做兼職,賺點零用錢。有時候我會去蹭其他專業的課,從老師那里得到的啟迪是無法用成績來衡量的。”唐妍說,其實她并不過分關注分數,但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課程,就能拿到專業第一、第二的成績,比如俄羅斯文學、現代禮儀等等。
現在的唐妍也會像當初學長告誡她的一樣,和低年級的學弟學妹交流。她告訴他們,在大學里可以談戀愛,也可以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一定要珍惜時光,和老師、朋友多溝通。“好好學習,不要在需要的時候讓自己著急。不要太貪玩兒忽視了學習,也不要太用功忘記了認識朋友享受生命。至于學習成績嘛,不要過分看重,但也決不能漠視它。” (實習生 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