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們的媽媽呢?”一群小蝌蚪們開始了一場有趣而感人的尋親之旅。上世紀六十年代,誕生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成為中國動漫史上的開山之作。該片一問世便風靡大江南北,打動了中國幾代人。
但是在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的動漫產業并沒有一帆風順的發展起來,至今的商業化程度依然不高。
據統計,2004年全球動漫產業的產值已達2228億美元,與動漫產業相關的周邊衍生產品產值則在5000億美元以上。從世界范圍來看,動漫產業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為扶持本土的動漫產業,2004年4月廣電總局出臺了《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意見》認為:“應致力于促進國產動畫的創作生產和產業發展,不斷提高國產動畫節目播放比例,全天播出的總時長不得低于總播出時長50%,其中國產動畫節目比例不得低于60%。”
按照這個提法來測算,國產動畫節目播出每年需要28萬分鐘以上,而國內實際制作能力只有兩萬多分鐘,每年的市場缺口高達25萬分鐘以上。這25萬分鐘意味著什么呢?有專業人士推算,這就是說存在著每年總計200億元的市場。
在談到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時,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助理兼動畫學院院長呂學武表示,動漫產業鏈的不成熟是關鍵原因。在我國動漫制作成本與收益不成正比,國外動畫市場在播出階段可以收回投資的1/4、1/3左右,我國動漫制作遠遠達不到。而且中國動漫產業的運作模式不夠合理,整個運作模式呈紡錘形,前期和播出后衍生產品的開發環節非常薄弱,更多地將資金和人力投入到制作環節,而忽視了前期準備階段的協調以及播出后衍生產品的開發推介。
今年4月,廣電總局副局長胡占凡在全國影視動畫工作會議上也指出:“動畫不是一個孤立的藝術門類,它是一個聯系緊密、環環相扣的巨大產業,動畫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希望動畫業界的制作機構、播出機構、發行機構、中介機構、研發機構、教育機構、評介機構要配合協作、整合資源、共同發展。”
同時由于動漫從業人員,特別是具有原創能力的專業人才的匱乏,也是國產動漫產品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動漫制作人才缺乏,隨著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人才缺乏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作為動漫教育機構的負責人,這也是我最多思考的問題。”呂學武表示。
據業內人士介紹,動漫人才的供需嚴重失衡正是中國動漫產業不能很好發展得重要根源。目前全國動漫從業者不到1萬人,只及韓國的1/3。而事實上,全國影視動漫人才總需求量則達15萬人,游戲動漫人才總需求量也在10萬人左右,但中國動漫專業 畢業生每年只有300人左右。
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一系列鼓勵與扶持中國本土動漫產業發展的政策。2004年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積極扶持國產動畫片創作、拍攝和播出的政策措施。
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首次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高附加值的動漫產業就在其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二十幾個省市將動漫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大力扶持,北京、上海、蘇州、廣州、深圳、大連等地相繼出臺優惠政策,建立了動漫產業基地;200多所大專院校開辦了動畫專業。(趙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