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某學院大四學生小韓,一個月前與重慶南桐礦業公司簽約,還沒到單位報到便“毀約”投入某地質局“懷抱”,為此付出了2000元的“違約金”。
為何還未“出嫁”就“紅杏出墻”呢?連日來,記者在重慶礦山類大專院校和重煤集團部分煤礦企業進行了調查走訪。
誰寵壞了礦山專業大學生
與小韓有類似做法的學生并非少數,剛到重煤集團東林煤礦工作的胡鋒同學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同學都是“先求穩,后求好”,一般會先簽一個比較穩妥的單位,再慢慢尋找更理想的單位,如果有好的一般會和原簽約單位毀約。
重煤集團一下屬公司的組織干事告訴記者,近年來,煤炭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成了煤炭企業競相爭奪的“香餑餑”。為實現“人才強企”戰略,該公司從去年下半年就專門組織人員,赴中國礦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招聘“千里馬”。去年以來共招了30余名畢業生,但還沒到企業報到,竟有11名學生與公司毀約。
畢業于湖南湘潭礦業學院、現任東林煤礦總工程師的朱順華對此頗有感觸:當年他們來報到后,根本沒想到條件,而是扎根礦山,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了企業的骨干。
據了解,東林煤礦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撥出專款為新進大學生裝修住房、安裝空調,還購置了新床等生活用具。為讓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在進行入礦教育的同時,在實習安排中還選派業務技術精、責任心強、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工程技術人員作為他們的指導老師。“作為企業,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這是在采訪期間,企業組織部門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然而,部分大學生并不領情。去年剛到某煤礦的地質專業畢業生吳強(化名),工作還沒滿一年,在領取了上萬元的“安家費”后便不辭而別了。
“騎驢找馬”讓企業頭疼
據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皇帝女兒不愁嫁”,近年來煤炭專業人才緊俏,平均一個畢業生就有四五家單位“爭搶”,大學生認為自己可選擇的余地很大;二是“吃完定心丸再尋后悔藥”,很多學生在找工作時,有了工作先抓住,同時不放棄繼續尋找更好工作的努力,等找到滿意工作就迫不及待地毀約;三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現在的學生在求職時存在攀比心理,往往看見周圍同學到了比自己條件更好的單位,便毫不猶豫地違約;四是煤礦在人們腦海中形成了“條件艱苦、待遇可憐、礦難頻發”的印象,沒有吸引人才的優勢。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在毀約的過程中,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都是受害者。學生要承擔經濟上的損失,用人單位既要重新調整工作計劃,又要另外補招人手,同時,學生的舉動也嚴重損害了學校聲譽。
“突然毀約往往會讓企業措手不及,打亂了我們正常的工作計劃,給企業人才隊伍造成了不穩定的因素,讓我們十分被動。”東林煤礦黨委書記劉琳對此十分無奈,“很多企業都拿這些大學生沒辦法,因為他們又不會給企業帶來直接損失,所以沒法起訴。而收取抵押金、扣留相關證件又違反了相關法規。”
企業呼吁大學生誠信就業
大學生違約后到下一個單位就能安心工作嗎?據業內人士分析,事實上,一些學生違約后選的單位,不少還不如前一個崗位。
有關人士指出,要提高一次簽約的“命中率”,畢業生首先得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即對自己有個準確定位:我適合什么類型工作?我在哪個企業的發展潛力較大?在毀約另選其他單位時,更應慎重考慮,不能僅根據工資多少、住房面積等表面條件作出判斷。
重慶南桐礦業公司組織人事部主管李敬中說:“大學生草率簽約又違約是不誠信的表現,既帶來了不好的社會影響,也給企業帶來了較大損失。我們呼吁大學生誠信做人、誠信就業。”(記者 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