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每一小步,都牽動全社會的關注目光。爭議在所難免
5月29日,筆者以河南考生的身份向中國政法大學招生辦咨詢,今年是否執行按區域人口比例分配錄取名額的新規定?工作人員明確答復,政法大學今年將在河南招收102名學生,首次突破百人,較之往年錄取名額有大幅度增長。
中國政法大學果真兌現今年“兩會”期間的承諾——按照區域人口比例招生,再次將各方關注的高考制度改革推向了風口浪尖。
“中國政法大學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學,而是全中國的政法大學。”徐顯明校長接受采訪時說,本科招生按人口比例劃分是為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
但也有一些人士認為,高考的錄取公平問題不能簡單通過這樣的方法得以解決。按地域劃分錄取人數也不利于國家向西部地區人才培養傾斜的政策。眾所周知,這一舉措僅僅是諸多高考制度改革措施的其中之一,它既不是開始,也不會是結束。
高考改革回溯
早在1999年,教育部便開始在局部范圍內實踐高等學校考試制度改革,至今未曾間斷。北京大學文東茅教授對《瞭望新聞周刊》說:“每一項重大的高考改革政策的調整都依賴于社會條件,依賴于整個基礎教育的改革,依賴于人才觀念的轉變。”
1999年以高校擴招為信號,拉開了高考改革的序幕。
——經教育部批準,1999年高校招生規模大幅度增加,增幅達20%,人稱“高校大擴招”。擴招的原因,一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人民群眾更是普遍渴望子女能夠接受高等教育;二是高校招生比例低,錄取人數少,考大學難的現實,促使政府推行擴招。
——設置“3+X”科目考試方法,由各省根據情況設置“X”的具體科目。基礎教育環節推行的新課程改革,給高考改革提出緊迫性任務。中學新課改,由于各個省的教材不統一,伴隨其后的高考必然要做好相應配套工作,于是將高考權利從全國集中統一考試下放到各個省。
——全國招生網上錄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相應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全國招生網上錄取系統,大大提高了錄取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高校自主招生考試。高校擴招后,大學錄取對象發生了變化。高等教育由原來作為培養精英的模式,轉向了大眾化教育模式。這種情況下,高校對于到底選擇什么樣的人才發生了變化。再加上高校對學生個性、對學校獨特的學風強調得更多了,勢必需要對原有高考制度的缺陷,加大力度進行彌補和修正。
據調查,大部分人對于高考改革措施尤其是過度擴招引發的社會問題雖然存在指責,但對于高考的權威性、公正性、嚴肅性均給予較高的肯定。爭議較大的集中在自主招生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