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3年6月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之后,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系副主任岳昌君參與的國家“十五”重點課題“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勞動力市場”課題組又對2005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問卷調查。
此次調查涉及東、中、西部地區16個省份的34所高校,其中“211工程”高校9所、一般本科院校20所、專科及高職院校5所。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122萬份,其中專科和高職畢業生占16.6%,本科畢業生占78.5%。以下為部分調查結果。
【2005年大學生平均月收入比2003年多了37元】
就業是人生關鍵的轉折點之一,在擇業過程中,畢業生們普遍重視的是什么呢?結合2003年的調查來看,在11種因素中,高校畢業生最看重工作所提供的發展前景、利于施展個人的才干,其次才是經濟收入和福利待遇。
收入是反映就業狀況的關鍵指標之一。在本次調查中,由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對自己的起薪進行了估計。統計結果顯示,和2003年相比,2005年的高校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1588元,高出前者37元。但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比例有較為明顯的下降,比2003年減少20.6個百分點,為20.3%;1001元~2000元的占65.4%,比2003年增加了19.9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學歷越高起薪越多。專科畢業生為1333元,本科畢業生為1549元,碩士、博士分別為2674元和2917元。同2003年相比,本、專科畢業生的起薪略有上升,但碩士和博士的起薪有所下降。在不同性質的工作單位中,三資企業和科研單位略高,分別為1987元和1888元;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居中,分別為1626元、1592元和1529元;學校較低,為1365元。
【大學生就業開始由大中城市流向小城市、縣城】
“由大中城市向小城市、縣城分布,是大學生就業的趨勢,未來這些地方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岳昌君說,這也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就業更理性化。本次調查發現,在縣城和鄉鎮工作的已占27.4%,在農村的為1.9%。而在大中城市就業的畢業生為70.7%,與兩年前的調查相比,下降了5.9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學校和私營企業成為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單位,分別占29.7%、19.3%和16.3%;三資企業、國家機關和科研單位分別占9.5%、9.2%和4.7%。私營企業所占的比重持續上升,在解決大學生就業方面正在發揮積極作用。“現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包括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大學生們選擇在私營企業工作還有后顧之憂。”岳昌君說。(李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