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園子小學,秦嶺深處的一所學校,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鄉。學校全部家當是一間漏雨的教室和三間平房。13年來,李小峰是學校惟一的老師。
13年里,他一共送出134名學生,其中4人考上了大學———他沒有實現的大學夢,在孩子們身上延續。13年教師生涯留給他的,還有貧困的家境和每況愈下的身體。
但他仍然在堅持,這對他而言或許已經成了習慣。他只想把手中的教鞭繼續拿下去———教書塑造了他的人生。
■高考前父親病逝,為還債他當了代課老師
1992年,李小峰正讀高三,在緊張的備考中憧憬著大學生活。5月份,父親因病去世。辦完喪事,加上父親治病借的錢,家里欠了上萬元債,生病的母親還需要照顧,他只能寄望于來年復讀再考。
柿園子小學原有一名教師,教了一年后,嫌工資少不干了,30多名學生面臨失學。村主任找到村里惟一的高中生李小峰說:“山外的老師嫌苦不來,鄉親們都希望你來教。”當時代課工資是53元,家里要還債,母親也要人照顧……李小峰應承下來,終于沒能再去參加高考。
最初他住在教室邊一間低矮的柴房里,沒水沒電。土木結構的教室四處漏雨,教具沒有,教材稀缺,課桌破爛,三四個孩子擠坐一張凳子上課……
李小峰到村里撿廢磚頭,摞起來,鋪上一張紙,學生就當凳子坐了。1994年,他把自家的楊樹砍了,為學生做了幾個凳子。
用了多年的黑板,幾乎成了“白板”,他向母親借錢換新黑板。母親生氣了:“你不給我錢,反倒找我要錢,不行就別干了。”但最后母親還是掏出手帕,把里三層外三層包著的30元錢給了兒子。
■未婚妻嫌他窮退婚而去,他負氣外出打工最終重回學校
13年間,李小峰也動搖了好幾回,甚至有一次離校出走。
1993年父親周年忌日,李小峰給孩子們提前放了學。下午,他趴在墳頭,想起家庭的重負和沒有實現的大學夢,痛哭失聲。正傷心時,身后來了30多位村民,很多人還買來了紙錢、香燭。
離去時,許多村民偷偷留下一元或兩元錢。當時在柿園子村,許多人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肉,一兩塊錢已是鄉親們最誠摯的心意了。
1997年,訂婚多年的未婚妻退婚了,理由很簡單:“一個月73塊錢,以后能養得活我和孩子嗎?”李小峰崩潰了———在山村,女方退婚被認為是男人最丟臉的事。
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做出樣子給人看。那年暑假,他在西安找到了一份月薪400元的工作。領到第一個月工資時,他很高興,因為這相當于代課教師半年的收入。
可沒過多久,村支書帶著幾名村干部找來了。村支書跟他講,“開學好幾天了也沒有老師愿意來,娃們天天到學校等你,你看能不能再回去?”
一夜失眠之后,“為了不讓孩子們一輩子只會在山溝里放羊”,李小峰又回到了學校。
■13年的堅持,送出去的134個學生4人考上大學
13年來,作為柿園子小學惟一的老師,李小峰一直無可替代———不要說他走了,就是他病了、有事情了,課就沒人上了。
一次,李小峰上山砍柴,不小心砍到腳,被扶下山后縫了5針。第二天,他讓家人用架子車將他推到學校,躺在床上看著孩子們自習。
冬天的山區冰天雪地,一年級的孩子太小回家不便,李小峰便在學校煮玉米糊給他們吃,碗不夠,大家就輪流吃。教室里太冷,他讓孩子們呆在他房間里,生起柴火,最小的孩子則坐到床上蓋起被子,大家圍成一圈上課。對自己13年來的教學成就,李小峰十分自豪:柿園子村的孩子沒有失學,送出去的134個學生,4個考上大學,“明年再考兩個估計也沒問題”。其他的孩子大多初中畢業或者初中輟學后外出打工,“一個月起碼三五百元,總比呆在山溝里強。”
2001年起,一些好心人知道了李小峰的事,給他和學校捐款捐物,這一定程度上補償了他沒有工資的心酸。他也一直在努力通過函授自學,2000年他拿到了中專文憑,今年又拿到了大專文憑。
■代課老師將取消,教育局長說:“小峰不能讓回去”
今年9月,李小峰和幾名代課教師到鄉里開教學工作會。會上一位鄉領導說,今年鄉上財政非常緊張,代課教師的課要全部停掉。
李小峰受到了“沉重一擊”。但沒過多久,有人告訴他,“教育局田局長說了,‘小峰不能讓回去’。”一句話讓他感到安慰。
今年3月,李小峰成了縣教育系統的先進典型。縣教育局局長田征帶著30多位局機關干部和老教師來到柿園子小學,專門聽李老師作報告。隨后局長帶頭,捐給李小峰2400元,并送給學校一臺彩電和DVD。
“按國家政策,代課老師將會被全面清退。”田局長說,“不過藍田縣小學師資總體上比較緊張,一些偏遠山區小學公辦教師根本
派不過去,只能靠代課教師,但又沒有政策解決他們的身份問題。”
而李小峰最大的愿望,則是“有更多的人來關心西部農村的老師和孩子們,希望有寬敞明亮的教室,孩子們不再上不起學,能在學校寄宿,也更希望自己能轉為公辦教師,一個月拿上四五百元,一家人能夠吃飯。”(李梁 許桐琿)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11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