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 "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審計署6管齊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審計已開始 -周五滬指午盤收于4162.97點 "全民炒股"言過其實 基民熱情不減 -奧運空氣質量將實現五省聯保 水利部急調長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將嚴懲高校"體制外"招生 民辦高校招生收費成監察重點 -外資正式進入中國鐵路運輸領域 中國鋼鐵并未沖擊國際市場 -國稅總局:可能重創股市 短期不征資本利得稅 不會取消利息稅  -"鑫諾三號"衛星上天 "長征"火箭完成百次發射 可發射飛船和衛星 -全國治理商業賄賂未達預期 專項工作延期 公務員處分條例實施 -中國即將公布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打造"零成本"農村物流優勢:郵局也賣油鹽醬醋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0 月 17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黑龍江萬里郵路搭起農村物流新平臺

黑龍江省泰來縣寶青村農民張海軍的消費生活在2005年春天發生了一個轉折:以前為買一瓶醬油,他得跑出10多公里去趕集,買到假貨也只能自認倒霉。自打郵政部門的“三農服務站”開到家門口,日用品、農資可以隨用隨買了,不但價格公道,而且保證沒有假貨。

張海軍說:“黑心商人以為俺們好糊弄,凈把那些假冒偽劣的東西往農村賣,洗發精不起沫兒,給孩子買袋餅干還一股哈喇味,弄得大伙兒手里有錢也不敢買東西。現在好了,‘服務站’的東西便宜還保真,俺們農民認可。”

從2005年開始,為全面開拓農村消費市場,黑龍江省郵政部門利用網絡和運輸優勢,將遍布城鄉的郵政網點變成了物流“集散地”和“配送站”,讓廣大農民享受到了穩定、可靠的商品服務,廣闊的農村消費市場也由此顯露出勃勃生機。

打造“零成本”優勢

郵政“三農服務站”最大的優勢就是網絡。黑龍江省2216個郵政自辦服務網點遍布城鄉各地,72%的郵政網點和一半以上的職工分布在農村,加之上萬公里連接縣、鄉、村的郵路,編織起了一張得天獨厚的“物流網”。

據了解,黑龍江郵政物流主要利用郵車運送郵件的空閑空間,來運輸、配送商品,這使得商品的運輸成本大大降低。郵政部門人士說,只要商品運抵黑龍江省,郵政物流在省內都可以利用現有郵路和郵車實現“零成本”運輸,為增強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讓利于民創造了條件。

郵政部門還具備普通運輸企業所沒有的倉儲優勢。記者在齊齊哈爾市郵政局的一座大型倉庫內看到,一萬平方米的儲物空間只用了約一半,其余部分已經出租。當地郵政局一位領導說,類似規模的倉庫在別的企業很難見到,如果發揮好這一優勢,郵政部門開展物流配送更是如魚得水。

為拓展服務空間,黑龍江郵政部門投入部分資金,在農村依托村干部和種糧大戶建立了5025個“三農服務站”,作為物流網的配送終端。這樣的服務站,黑龍江省每兩個行政村中就有一個,現在都成了服務農民的綜合平臺。

2004年,齊齊哈爾市郵政部門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郵政物流業務。如今,全市583條農村郵路和270名鄉郵員已全部參與物流配送工作。三年來,累計銷售飼料400噸、葉面肥19噸,還銷售了洗衣粉、礦泉水、白酒等大量生活用品。齊齊哈爾市郵政局物流局局長武波說:“我們在保證商品價格最低的同時,把中間環節省下的利潤一部分讓利給‘三農服務站’,調動服務站參與郵政物流的積極性。”

齊齊哈爾市郵政局局長孫波說,我們過去忽略了郵政的網絡優勢。從齊齊哈爾市郵政部門看,過去60%以上的利潤都來自郵政儲蓄,物流領域幾乎是空白。黑龍江是農業大省,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從農村市場的實際需要和郵政系統的未來發展看,發展物流是郵政系統最大的經濟增長點。

拒絕假冒偽劣贏得農民認可

針對黑龍江省農資產品市場需求大的特點,黑龍江省郵政物流將農資產品以及洗衣粉、肥皂等日用消費品作為服務重點,開展連鎖配送服務。由于質量可靠、價格低廉,郵政物流的商品很快贏得了農民的認可,并在農村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目前,黑龍江郵政物流配送的葉面肥等農資產品以及洗衣粉、肥皂、瓶裝酒等日用消費品都由國家、省、市郵政局統一采購,從根本上杜絕了假冒偽劣等坑農現象的發生。郵政部門還結合商品配送,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科技知識,在農業科技和農民生產、生活之間架起了直接溝通的橋梁。

在只有四個人的泰來縣和平郵政支局,局長宋國安說:“我們人雖少,但有42個‘三農服務站’作為補充。去年我們的配送業務正式鋪開,現在主要經營20多種農資產品和生活日用品,由于郵政信譽好、商品價格低、購買方便,農民對郵政物流很認可。去年,支局的郵政主營業務收入三萬元,物流配送收入則達到了五萬元,明年物流收入會達到七八萬元,成為絕對‘主業’了。”

記者在嫩江縣鶴山農場采訪時,正趕上郵政部門聘請的農業技術專家在“三農服務站”為農民講授科學種田知識。一位農民說,過去大家讓假冒偽劣商品嚇怕了,現在用郵政部門推薦的商品,大家都很放心。

泰來縣和平鎮鎮長柴立國說:“這些年農村市場假貨太多,價格也不穩,鄉鎮政府的力量又有限,根本管不過來。郵政的覆蓋面大,郵政物流搞起來后,農民很認可,假冒偽劣的東西也就沒了市場。從鄉鎮政府的角度看,我們很愿意支持郵政部門把物流業務做大做強。”

郵政物流進入農村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據初步統計,2005年,黑龍江省郵政部門為全省農村分銷生活日用品145噸,配送葉面肥等農資產品76噸。

郵政“三流”匯合服務新農村

今年以來,黑龍江省郵政部門結合新農村建設,把自身具有的資金流、信息流、實物流“三流合一”的網絡優勢進一步強化,共同服務于農民和農村市場。如今,不僅郵政物流能夠讓農民用上質優價廉的商品,郵政的金融和信息服務也使廣大農民深受益處。

黑龍江省共有郵政儲蓄網點1510個,其中縣及縣以下網點900個,占郵政儲蓄網點總數的60%,為廣大農村提供郵政儲蓄、匯兌、代理保險以及代發工資、代發糧食直補款、代收電信資費、代收農電費等金融服務。2005年,郵政部門在全省農村累計提供匯兌服務276萬筆、代收代付類服務金額近10億元。今年初,黑龍江省郵政局與省農信聯社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協議存款的方式將八億元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支持全省新農村建設。

黑龍江省郵政部門還與科技部門合作開展了“送科技下鄉”活動,把農民最渴盼的各類科普報刊送到農民手中,確保“科技報刊進村、致富信息入戶”。同時,在部分農村實施“信報箱進農家”工程,為有需求的農戶免費安裝信報箱,讓農民朋友坐在家里炕頭兒上,就可以訂閱圖書報刊、接收各類信息。(記者:孫英威 曹霽陽)

湯效文 黑龍江省郵政局局長

“十一五”期間,我們將繼續發揮郵政的網絡優勢,在農村地區建立物流、金融、信息三個特色服務平臺,讓更多的農民朋友享受到郵政帶來的便利服務。

華蕊 哈爾濱商業大學物流學院副教授

我國農村消費市場具有農資與日用品需求量大、需求群體分布廣的特點。以農業大省黑龍江為例,全省有農村人口1802.3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47.2%,分布在全省45.3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農民的購物渠道多為集市、供銷社、小賣店等,缺乏正規、誠信的商品銷售渠道,許多假冒、低質量、過期商品進入了農村市場,造成市場秩序比較混亂、難以監管的局面。

同時,農民受市場供應源稀缺、信息獲取渠道不暢、對商品了解少等條件限制,在購買商品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我國農村消費市場亟須建設完備的、安全的商品供應網絡。

黑龍江省郵政物流服務農村,應需而上,很好地抓住了這一市場機遇。但要注意以下兩方面:一是現有郵政網絡的結構、場地、作業組織是以滿足信函、小件物品傳送而設置的,在進行郵政物流服務農村市場產品選擇時,要注意選擇那些體積小、重量輕、質量感官難識別的產品,比如:農資中的化肥、農藥、種子等;日用品中的煙酒、食品、藥品、報刊等商品;二是要加強郵政物流服務農村的過程質量管理,保證這一渠道所具有的誠信、安全的客戶識別點,這樣郵政物流服務農村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田寶強 黑龍江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

在農村市場全面放開的情況下,郵政企業通過“郵政物流”服務“三農”屬于其經營內容的擴張。而且,郵政企業品牌信譽度高,配送的物資又符合農村需求,因此取得了企業與農民的“雙贏”效果。這一做法應予支持。

郵政的做法為如何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提供了很好的啟示。隨著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民收入在逐步提高,農民的購買力也在上升,農村消費市場更加廣闊。但農村市場的分散性、購買的集中性及市場管理偏弱等問題也在制約著農村消費市場的進一步開拓。

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下,郵政企業的做法為城市內的大型超市、農村信用社等部門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借鑒。這些企業可以在農村建立一批商業連鎖網點,規模不宜搞大,但經營方式應該靈活,可大力發展預訂、配送上門等服務。只要商品質量可靠、企業服務到位、管理能夠規范,這些企業也會得到農民的認可,同樣會在農村的廣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相關文章:
貧困大學生經營管理 全國首家大學生郵局開張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世界無煙日:中國超5億人健康受被動吸煙危害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