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郵政改革面臨的問題多、爭議大,我們在借鑒國外郵政改革經驗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部分國家曾經走過的彎路。
迄今為止,已有眾多國家對郵政進行了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有一些國家沒有按照郵政的客觀規律進行改革而遇到挫折,不得不重走“回頭路”,被迫做出重大調整。其中比較典型的有英國、俄羅斯、阿根廷和新西蘭。
英國分拆事與愿違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郵政改革的國家之一。1969年就開始改革,直到2001年建立了郵政行業監管委員會和郵政用戶理事會,實現了郵政的政企分開,也實現了郵政所有者、監管者和經營者的分離。
按說英國的郵政改革理論上應該成功,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首先,服務水平降低,例如2003年英國郵政15項質量指標中沒有一項達到要求;其次,經營效益下滑,2000年以前的10來年英國郵政都是盈利的,從2001年起,卻連年虧損;再次,郵政員工利益受損,引發多次罷工。
英國郵政在2001年改革之后,用戶、員工和公司的利益都受到損害,政府、民眾和職工都不滿意。為了改變這種境況,英國政府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比如重新劃定普遍服務的范圍;規定競爭者不得進入普遍服務規定的特殊投遞服務;建立價格控制體制;英國郵政名稱恢復原名,即由“Consignia公共有限公司”改回原來的皇家郵政。通過以上調整,英國郵政又回到以普遍服務為宗旨、國家給予諸多政策性保護的發展路子上來,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郵政。
俄羅斯市場化受阻
相對英國而言,俄羅斯郵政改革比較滯后。1994年郵政與電信分開,開始獨立運營。1995年頒布的《俄羅斯聯邦郵政通信法》規定了郵政機構的權利和義務,也對郵政經營者和郵政用戶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調整,但對郵政的地位、資金來源和競爭者準入等規定超前性有余,實際操作性不足。該法實施后,郵政通信服務水平下降,郵政通信市場混亂,郵件經常延誤甚至丟失。基于上述原因,1999年又對頒布才5年的郵政法進行修改,強調保障普遍服務和用戶權利,明確政府支持郵政的特殊政策,同時對非郵政企業進入郵政領域實行資質審核、服務監督的許可證制度。新郵政法實施后,俄羅斯郵政市場的混亂秩序得到一定改善,但郵政機構的多頭分散管理體制與郵政網絡集中統一的矛盾并沒有解決。2002年,俄羅斯聯邦政府制訂并通過俄羅斯聯邦郵政機構改組方案,建立聯邦國有企業“俄羅斯郵政”,將聯邦郵政的所有國有機構和企業合并統一的法人機構。這些措施使2003年俄羅斯的郵政業務收入達到282億盧布,增長34.5%,傳統郵政業務量達到263億盧布,增長35%。
(★文/胡仲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