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十景
南昌,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眾多,擁有各類景觀六大類538個單體,列入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余處,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一個。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2002年,以專家推薦,社會公布,群眾評選的方式,評出了“新豫章十景”:
一、滕閣秋風(滕王閣)
滕王閣是一座久負盛名,象征南昌古代文明的著名建筑物。它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山西的鸛鵲樓齊名為中國的四大名樓之一。
如建的滕王閣故址在章江門外,是唐代永徽四年(653)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于貞觀十三年(639)被封為滕王,此閣以其封號而命名。
唐上元二年(675)9月初9(重陽),王勃赴南方交趾探親途經南昌時,恰逢洪州都督閻公在滕王閣上大宴賓客,以慶賀重修的滕王閣落成,王勃應邀入席,并當眾揮毫寫下《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從此成為千古絕唱。其后,王仲舒的《滕王閣記》、王緒的《滕王閣賦》、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都為滕王閣增色不少。此外宋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元代虞集、明代曾啟、羅欽順;清代錢謙益、陳弘緒、熊文舉等前后數百位文人學士為之賦詩作文;明湯顯祖還在滕王閣上演過他的名作《牡丹亭》。
滕王閣屢建屢毀,達28次之多,最后毀于1926年。閣的規模各個朝代不盡相同。閣基最高的為唐太宗二年(848)所建,高達1丈4尺;閣身最高的為宋大觀二年(1108)所建,竟達16丈2尺多;閣的四周圍墻最長的為明嘉靖五年(1526)所建,達74丈;閣內房屋東西間數最多的為唐太宗二年和明嘉靖五年所建,均有7間之多。
第29次重建的滕王閣,于1983年重陽節奠基,1985年重陽節破土動工,1989年重陽節竣工落成。
重建后的滕王閣,雄踞于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臨江,雄偉壯觀,是一座仿宋建筑。其主體建筑凈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閣基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面看是三層帶回廊建筑,而內部卻有七層。新閣的瓦件全部采用宜興碧色琉璃瓦。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樓閣云影,倒映湖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臺。一級高臺的南北兩翼,有碧瓦長廊,長廊北端為“挹翠”亭,南端為“壓江”亭。從正面看,南北兩亭與主閣組成一個“山”字,而從飛機上俯瞰,滕王閣則猶如一只平展雙翅,意欲凌波騰飛的巨大鯤鵬。
新閣的色彩,絢爛而華麗。其梁枋彩畫采用宋式彩畫中的“碾玉裝”為主調;輔以“五彩遍裝”及“解綠結華裝”。
新閣的落成,從設計、布局到色彩,用料及景觀效應極具匠心,登閣遠眺;江水蒼茫、西山疊翠、南浦飛云、章江曉渡,山水之美盡收眼底;高樓如林、大橋如虹、公路如織、人車如流,令人心曠神怡。
二、軍旗朝暉(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舊址)
位于中山路256號,占地面積4480平方米。原是江西大旅社。建于1923年,旅社大樓外觀呈銀灰色,坐南朝北,主體建筑共4層,原含96間房,平臺屋頂的中央有兩層小樓和一根旗桿。可憑欄鳥瞰南昌全城墻;這座雄偉壯觀的中西合璧建筑物是當時南昌首屈一指的建筑。
1927年,這里曾是八一起義的總指揮部,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成功地領導了著名的南昌八一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新篇章。南昌因此被稱為英雄城。
新中國成立之后,1956年,人民政府在此籌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門首懸掛的“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鎏金館標,系國務院副總理陳毅1958年題寫。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主樓的2、3層辟4個陳列室和1個題詞紀念室——《序廳》、《歷史性的決策》、《起義前夜》、《偉大的第一槍》、《光輝的征程》五部分,生動地再現了南昌起義的光輝歷史篇章。該館還按原貌布置了喜慶禮堂。周恩來工作過的20號房間,林伯渠的辦公室兼臥室、二十號房間,軍事參謀團的辦公地點、九號房間,部分起義領導人住過的十號房間以及警衛連和衛生處的部分住房,均陳設了許多文物。其中二十五號房間內的大鏡臺、喜慶堂內的4把雕有如意圖案的太師椅、2張茶幾和一面穿衣鏡均為原物。此外,3樓北側的展廳還陳列了一組紀念周恩來同志生平的照片。
1961年,經國務院批準,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江澤民題詞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