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我國重要領域改革取得哪些新進展?
改革是最大動力,也是最大紅利。過去一年,各部門各地區在推進重要領域改革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進展。行政體制改革取得實質進展。國務院機構改革穩步推進。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開始市場化運營。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重組國家海洋局和國家能源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國務院部門共取消和下放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涉及投資項目審批、生產經營活動和資質資格許可等領域。地方政府轉變職能和機構改革等工作也全面推開。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修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目錄,由中央核準的項目數量減少60%。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注冊資本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
財稅體制改革扎實推進。將“營改增”試點推向全國,取消和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348項,減輕企業負擔1500多億元。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減免,600多萬戶企業受益。在湖南、湖北兩省實施部分資源品目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試點。出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組織中央部門開展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積極推動地方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壓減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約680億元,涉及17個項目,支持黑龍江開展“兩大平原”涉農資金整合,遼寧、江蘇等地清理整合了省對下轉移支付項目。各省區市本級及部分市縣試編了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地方自行發債試點擴大到上海、浙江等6省市。
金融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建立健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民間資本投資金融業的準入條件進一步放寬。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范圍覆蓋全國。增加江蘇等7省開展農業銀行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人民幣跨境使用進一步擴大。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推進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使用試點。研究設計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穩步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研究推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制度。修訂并公布《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完善大規模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體制。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存款保險制度出臺的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涉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正式啟動中國上海自貿區,初步建立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新模式,對負面清單之外的外商投資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進一步縮小需政府核準的外商投資項目范圍,簡化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管理程序,加強對招商引資活動的監督管理。支持深圳前海現代服務業示范區、珠海橫琴新區、廣州南沙新區、福建平潭綜合試驗區繼續在擴大開放方面先行先試。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開展境外投資核準制度改革,改進對走出去的指導和服務。創新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取消了服務購付匯核準。人民幣對澳大利亞元直接交易啟動實施。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進展順利。出臺成品油價格形成新機制,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新機制運轉順利。出臺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逐步理順。進一步完善核電上網電價、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與環保電價機制。發布實施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改革方案。重點電煤價格與市場煤價格完全并軌,脫硝電價實施范圍由14個省份擴大到全國所有燃煤機組。
此外,農業農村改革深入實施,黑龍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開始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穩步推進。《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發布實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實質進展。積極推進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等領域的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放寬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引導民間投資增長。
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研究制定修訂《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文件。完善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流程。加快推動形成“兩報告一系統”建設制度。發布《國家科技計劃科技報告管理辦法》。制定國家創新調查制度工作方案。對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設計方案進行完善,組織國家科技計劃進行新一輪需求對接。加快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構建了55個國家試點聯盟,依托企業建立9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31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啟動科技評價和獎勵制度改革。改善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環境。超過2萬多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超過300多億元。以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為重點,深入推進激勵企業創新的財稅改革、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管理改革等試點。
教育改革深入推進。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推動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26個省份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4440名考生參加高考。構建多樣化高職入學方式,推廣“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辦法,高職分類考試招生144萬名。進一步規范高水平大學自主選拔錄取,探索普通本科綜合評價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高校探索多位一體的人才選拔綜合評價體系。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研究制定《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建成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國范圍內學籍管理的無縫連接和互聯共享。基本實現中小學校掛牌督導全覆蓋,293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認定。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深入推進。落實和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高校辦學自主權。全面啟動高校章程制定,教育部首批核準公布6所高校章程,推動高等學校招生信息公開和財務信息公開。研究制定教育滿意度測評工作方案和教育現代化進程檢測評價指標體系。積極推進教育國際合作交流綜合改革。首批認定14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一是全民醫保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基本醫保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280元。新農合參加人數達到8.02億。90%的統籌地區實現了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報,國家新農合信息平臺與9個省級平臺和部分大型醫療機構試點聯通。28個省份開展大病醫療保險試點,啟動疾病應急救助試點。二是基層醫改成果得到鞏固完善。出臺《關于鞏固和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正式實施,涵蓋藥品520種,基本藥物制度覆蓋80%以上的村衛生室。改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考核制度,全面推行績效工資。在安徽、湖南、四川、云南4省啟動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試點。出臺《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2011—2020)》,開展鄉村醫生執業(助理)醫師考試、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完善鄉村醫生養老政策。三是公立醫院改革力度加大。積極探索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00多家。四是社會辦醫取得新進展。民營醫院超過1.13萬家,診療服務量同比增長13.6%。五是機構改革順利推進。科學謀劃國家衛生計生委“三定”方案和機構設置。六是計生改革實現突破。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單獨兩孩政策依法啟動實施。七是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農村免費孕前檢查使600多萬家庭受益。
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推進文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設立國家藝術基金。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成立省級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30個、市縣兩級1766個,省級綜合執法機構10個、市縣兩級綜合執法機構2875個。(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