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地王重出江湖 房企加速拿地
十大重點城市8月賣地219億
近期樓市回暖,土地市場也似乎揚眉吐氣,不僅各地成交保持上揚,久違的“地王”也重回市場。在調控政策下,開發商拿地似乎仍“不差錢”。專家表示,目前土地市場成交指數在部分地區很火熱,只要政策沒有松動,短期內不會大面積“發高燒”。
土地成交
十大城市8月賣地219億
隨著“金九銀十”的來臨,全國主要樓市成交明顯回暖,而開發商拿地熱情也水漲船高。統計顯示,北京上海廣州等十大重點城市8月份土地成交219億元,連續兩個月走高。市場專家表示,樓市回暖趨勢加速,土地成交活躍也意味著開發商對未來樓市信心增強。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十大重點城市土地市場明顯升溫,累計成交宗數為268起,成交面積1222萬平方米,賣地款達219.32億元,環比上升5億左右。
久違的“地王”再度現身。九龍倉旗下的卓光控股有限公司前日以48.48億元拿下上海黃浦江沿岸E18地塊(9-3)地塊,樓面地價達35490元/平方米,成為上海新一任純住宅地塊單價新科“地王”。
另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監測,8月份,20家重點房地產企業新增土地儲備面積達867.39萬平方米,環比上漲約16.52%。其中萬科在8月拿地速度猛增,新增十塊土地儲備以及代建4個保障房項目,不包括保障房項目就已擴張土地面積390萬平方米。
業內人士分析,土地市場快速升溫來自開發商對于市場回暖后的心態變化。上海易居地產研究院綜合部部長楊紅旭表示,“房市回暖,地市當然也會隨之復蘇了。”
市場透視
開發商何以拿地“不差錢”?
樓市調控政策實施以來,多數融資渠道被封。但土地市場近期表現火熱,開發商又為何不差錢?
首先,國企背景、實力雄厚。據最近統計,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后,京滬穗深等一線城市成交總價前十名的地塊中,多數被國企或者央企收入囊中。如從金地集團口中吐出的廣州番禺舊“地王”也加價出讓,最終越秀城建以23.8億元的總價獲得,再次刷新番禺地價,比金地2007年的拿地總價高出7.9億元。
其次,銷售資金回籠加快,增加開發商的資金支配能力。三季度以來,市場銷售“淡季不淡”,成交連續兩個月大幅上漲,萬科8月的銷售額超過百億,創下國內房企銷售新紀錄。恒大地產憑借廣大二、三線市場的支持,8月銷售也超過44億元。另外,保利、富力、碧桂園等都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8月份銷售回款,使得我們手中可以支配的資金陡然增加,作為開發商,有了錢自然就是拿地,擴大再生產。”一家開發商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另外,雖然銀行一直在強調收緊房地產信貸,但主要收緊的是購房者貸款,對開發商的貸款依然很“慷慨”。如建設銀行上半年發放3786.11億元房地產開發企業貸款,比去年同期增加228.73億元。交通銀行上半年房地產企業貸款達到1567.2億元,比去年同期凈增長388.03億元,增幅達到33%。
走勢預判
土地市場暫難集體“高燒”
不過,記者采訪的多數專家認為,無論是樓市,還是土地市場,只要調控政策沒有明顯松動,“即使部分地區或者部分地塊很突出,但整體市場不會立馬好轉。”
寒桐投資總經理韓世同告訴記者,“雖然樓市成交有所回升,但整體還是低迷的,連續出現地王不正常,部分地區可能存在人為托市。”開發商一般不會因為一兩月的銷售好轉就改變運營策略,只要政策沒有松動,開發商不會輕易涌向土地市場。
楊紅旭表示,國內的土地市場未來還將以穩定為主,“在政策重壓緩解之前,只能算是恢復性反彈,難以大幅反彈,整體上并無大的起色。”
合富置業首席分析師龍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未來市場還談不上“火”,應該是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土地市場還是比較理性的,對于好的地塊,競爭比較激烈,而資源地段一般的地塊,開發商競投謹慎。大開發企業拿地大多數還是以地段價值和目前市場為參照的;中小企業由于實力差距,拿地比較難,土地市場也反映出市場競爭向大型開發企業傾斜的格局。”他還認為,雖然四季度土地供應量會增加,但多數城市很難完成年初定下的供應目標。
高層聲音
央行行長周小川:
可適當管理利差
調動銀行積極性
本報訊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9月9日在“牛津中國財經論壇”發表午餐演講時指出,央行需要對金融機構提供激勵機制,具體工具方面,僅用政策性利率可能不夠,適當管理利差有利于調動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性。
金融危機初期,為刺激經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降至零利率,現在很多人批評金融機構在經濟復蘇中發揮的作用不夠。周小川表示,如果降至零利率,商業銀行的儲蓄成本為零,是否會導致銀行沒有發放貸款的壓力,“零利率可能導致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減弱”。
周小川認為,央行在激勵機制中需要多做一些事情,可做的有,例如銀行貸款利率設定下限,但大企業發行企業債的利率沒下限,由此可以鼓勵發展直接融資,調節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財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