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出社會建設,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改革成果,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內容
社會建設共享發展成果
“如何突出社會建設,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改革成果,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內容。”權威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有需要,也有條件,更有能力解決社會事業,“推進社會的改革發展將成為‘十二五’期間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也會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優先方向。”
不過,“社會事業的繁榮進步,并不是簡單地提高福利水平,而是致力于增強全面發展的能力。”他具體介紹了“十二五”規劃的思路,“加強社會事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現在我們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應當從群眾最需求、最迫切的方面入手,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著力解決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基本需求領域。”具體而言:
首先,要區分基本和非基本。“這樣既能保障基本需求,又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需求。”他認為,基本部分屬于公共產品,保基本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做到廣覆蓋、可持續,把保障范圍擴大到城鄉全體居民。在保障的標準上,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剛開始的時候,可以低一些,以后再逐步提上去,這樣就增強了政策的可持續性。
至于服務的非基本部分,需要交給市場和社會,利用市場解決。通過發展相關產業,滿足多層次、個性化的需求。這樣也可以為社會資本開辟更大的投資空間,促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同時可以使政府騰出財力、集中精力更好地履行保基本職能。即使是政府提供的基本部分,也可以利用市場的手段,通過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益。
他舉去年開始實施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近幾年著力建設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為例道:“按照這個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類似醫藥衛生,把全民醫保作為公共產品向全社會推行,但標準并不高,和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相適應。非基本部分要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提高效率和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