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物流不能跨區域建體系
流通體系的一體化發展離不開商品的跨區域流通。在白酒、啤酒等商品之間也因“排他性”的市場競爭,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商品流通的發展。
在北京啤酒市場,就曾發生過多起本地啤酒阻礙外地啤酒進京的大戰。在燕京啤酒進京時,被誕生于1941年的北京啤酒進行“封殺”,燕京啤酒只能通過“胡同送酒”的渠道一步步打開北京市場,并最終在北京啤酒市場形成強勢地位。而當青島和雪花啤酒在2006年前后殺入北京時,青島和雪花也遭遇了同樣的“排他”尷尬。燕京甚至與北京很多經銷商簽訂“排他協議”,令雪花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經營零售終端后銷售仍未有大的進展。
在其他商品類別上發生的“地方保護主義”也不勝枚舉。出于稅收考慮,地方龍頭企業生產的商品往往受到“特殊對待”,采取一些措施間接阻礙外地同類商品流入本地市場,個別地方部門甚至幫著推銷當地名牌商品。
洪濤表示,由于全國流通還未形成體系,一些商品在地方存在區域分割,一個地方的產品不能到外地去銷售,省際流通還未形成,甚至出現了銷地到產地、價高到價低的逆向流通,這就給一些投機商以可乘之機。商品流通的區域分割,也影響了商品物流的全國性發展。洪濤介紹,按照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25%至30%的損失率計算,每年有3.7萬噸蔬菜、水果在運送路上腐爛,而這些農產品足可以供養2億人的生活。另外,一般來說,農產品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30%至40%,鮮活產品則高達60%以上,由于運輸裝卸方式落后,“粗放”的流通業致使我國每年糧食損失至少為800萬噸。
地區封鎖開始在局部打破
“二三線城市在招商引資政策上對外資傾斜現象較為普遍,但隨著一線城市本土零售商的不斷壯大,一線城市基本上可以做到公平競爭。”富宇介紹。
北京超市發總裁李燕川告訴記者,大約10年前北京地區還存在各城區之間開店稅收受限問題,但現在不管連鎖總店位于北京哪個區,都可以在本部所在的區域統一納稅。
一位零售業管理人員稱,零售業在“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結算、統一物流、統一形象”這五統一方面,目前只在形象方面基本做到了全國市場的統一。
不過,基于一線城市較為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以及一線城市本土零售商在與外資零售巨頭的廝殺中成長,在天津、上海、西安等地出現了當地零售企業市場份額高于外資零售巨頭的現象。如西安市場就剛剛曝出家樂福計劃撤出當地的消息。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中國市場非常廣袤,短期打造出全國性的連鎖企業還不現實。但是,產生大區域型的連鎖企業則是刻不容緩。在一個大的區域,如長三角等地,如果能夠實現城鄉連鎖商業一體化,就能促進這個大區域商流、物流、資金流的雙向流動,構建區域型的流通體系一體化。而這也與當前國家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相吻合。(記者齊琳 蘇玲 熊海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