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基礎設施投入,大大改變了西部地區閉塞落后的面貌
“站在恰當的地點觀察重慶,鋪滿公寓的山丘會令你想起香港,密集的居住區會令你想起東京,還有那些橫跨長江兩岸、如同布魯克林大橋的工程,可能還會讓你想起紐約。”美國《紐約時報》曾如此描述。
然而,10年前的重慶市通車的高速公路僅100公里,鐵路不足500公里。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這座新興直轄市隆隆的挖掘機、打樁機聲不絕于耳,平均每三個月就得更換一次地圖。如今,重慶高速路達到1600公里,鐵路通車里程達1300公里。
從發展基礎設施著手,這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開發欠發達地區經濟的一條帶有普遍性的經驗。西部大開發戰略確定將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先行建設,適當超前,每年開工一批重大項目。
10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2000年至2009年,累計新開工建設120個重點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國道主干線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樞紐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建成,完成了送電到鄉、油路到縣等建設任務。
特別是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西部閉塞的狀況,使物流更為通暢,人員出行更為便捷。
西部大開發前,西部地區公路通車里程只有53.3萬公里,2009年達147.7萬公里。青藏鐵路的通車,填補了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省區的空白。西部12個干線機場和30個支線機場實施了大規模改擴建,新建21個支線機場,縮短了西部與其他地區的距離。
綠色在西部大地不斷擴展,生態環境有所改善西部生態屏障得以加強
黃土高坡、兄妹開荒,這是革命圣地延安留在人們腦海里的記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部地區千百年來生態惡化帶來的后果。如今,“山坡坡栽樹崖畔畔青,黃土高坡有了好風景;狂沙那個不起塵少見,林果繞村綠滿眼。”這首新信天游“顛覆”了人們的印象。
“延安的綠首先要歸功于國家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政策。”延安市副市長薛占海說。延安累計完成退耕還林873萬畝,全市林草覆蓋率達52.8%。
綠色新延安折射了西部地區10年生態巨變。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中央明確要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西部大開發的根本和切入點。
西部大開發以來,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一系列生態工程,使西部的綠色不斷延伸,西部生態屏障得以加強。
退耕還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造林數量最多、投資規模最大、涉及范圍最廣、效果最為顯著的重大生態工程,10年來退耕還林累計實施4億畝;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有效保護了13.9億畝森林資源,占全國森林的60%,新增森林面積950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累計完成治理任務1.27億畝,大氣釋塵量減少。
此外,國家還實施了草原保護與建設、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等生態環保項目,天然草原得到休養生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