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推動
對于此輪物價上漲,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劉社建研究員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蔬菜、雜糧等小宗農產品價格上漲,固然有游資炒作的因素,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根源還是在于供需和成本。
他分析,一方面,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農產品種植面積有所減少,供應量相應降低,而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與消費升級,需求卻在增加;另一方面,農資、運輸成本增加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由于2008年大蒜價格暴跌,許多蒜農改種其他農作物,2009年全國大蒜面積由2008年的1250萬畝縮減到900萬畝,再加之單產普遍減產20%以上,2009年全國大蒜總產量從2008年的1026萬噸減少到590萬噸左右。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黃德鈞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農產品價格上漲的背后,凸顯出我國農業資源的緊缺。嚴格來說,無論是糧食、蔬菜、牛奶,還是紙張,都是農業資源類產品,背后事實上都是土地資源、水資源。
他認為,從我國農業資源供應偏緊的情況看,未來10—20年農產品價格會逐步上升。為何漲價在這半年中集中爆發出來?一方面,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資金要尋找出路,2009年大量資金被房市、股市吸收,而今年樓市降溫,股市低迷。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氣候條件不利,西南地區大旱、中東部地區持續低溫。
劉社建則表示,從根本上說,此輪價格上漲是經濟多年高速增長的必然結果。如果不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暫時抑制住物價上漲的勢頭,2008年初的物價上漲趨勢會一直延續下來。
嚴重通脹可能性不大
有漲也有跌,進入5月,一些前期漲幅較大的產品出現了價格回調,特別是一些生產周期相對較短的產品,例如蔬菜。
此前,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絕大部分蔬菜類品種的價格都較去年有大幅度增長。
但進入5月,由于應季蔬菜大量上市,蔬菜價格開始逐步回落,目前仍保持著這一趨勢。國家統計局6月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與中旬相比,5月下旬主要品種蔬菜價格繼續大幅回落。期內跌幅較大的品種中,豆角跌12.5%至每千克6.99元;西紅柿跌7.8%至每千克4.50元;大白菜跌7.5%至每千克2.47元;黃瓜跌7.3%至每千克3.57元;油菜跌3.4%至每千克3.16元;芹菜跌2.1%至每千克3.74元。
與此同時,各地信息均反映,5月份新蒜上市后,大蒜價格已經開始回落,綠豆等雜糧的價格也有見頂回落的跡象。這些情況讓一些分析人士對未來兩個月的CPI相對樂觀。此前,自4月份CPI較去年同期上漲2.8%,創下18個月來新高以后,5月份CPI漲幅會不會突破3%一度成為關注焦點。
銀河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5月蔬菜價格和重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不斷走低,將有效地舒緩通脹壓力。5月CPI同比漲幅很可能低于預期,二季度CPI不會大幅上漲。
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郭昌盛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接下來大宗農產品快速上漲的動力不足,5、6月份CPI會停留在較高水平,而如果在秋糧收獲前沒有大的自然災害,農產品對CPI上漲的推動作用會降低。在國際市場能源、原材料價格不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下,CPI可能會在第三、四季度出現回落。
也有人持不同意見。劉社建就認為,如果沒有更加有效的措施,物價上漲趨勢會延續下去,5月份CPI漲幅很可能突破3%,6月份和下半年可能會更為嚴重。
但雙方均認為,今年出現嚴重通脹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大幅回落,降低了輸入性通脹。另一方面,歐美經濟仍未完全復蘇,全球來看仍是供略大于求。
長期上行壓力猶存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從長期來看,在供需關系變化、人工成本上漲的推動下,物價上行壓力仍然不小。
與一些農產品的連續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豬肉、大豆這兩大權重商品一直呈下跌態勢。受收儲政策影響,4月中、下旬豬肉價格連漲3周,但由于收儲規模顯著低于去年,5月肉價再次下行;6月2日再次啟動凍豬肉收儲措施以穩定國內生豬的市場價格及生產,這是自4月份以來國家啟動的第四次收儲。
郭昌盛分析,這會導致市場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雖然目前還看不出豬肉價格快速反彈的苗頭。但從長期來看,基于成本壓力,且隨著未來供需關系的變化,豬肉價格會止跌回升。同時,越來越受到關注的一大因素是人工成本。勞動力供求關系逆轉引起的勞動力成本持續剛性上漲,將成為推動物價上行的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一因素雖然不會在2010年集中爆發出來,但會成為未來多年影響成本的一個長期因素。
此外,目前國際能源價格雖出現了回落,但這種狀況能否延續,也將成為未來的一個變數。本報記者 黃淑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