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發布的區域規劃,拼接著中國“十二五”規劃的版圖。隨著最后兩塊拼圖——長三角和京冀區域規劃的推出和即將推出,中國“十二五”規劃的區域戰略布局和未來發展走向,正在顯露出全部輪廓。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作為中國現在和未來三大增長極,已經引領著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濟快速前行。
摒棄各自為戰,盲目發展,“諸侯割據”,用區域發展的空間約束,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的國家意志落實為區域規劃的頂層發展戰略。遵照這一戰略宗旨,陸續獲批的區域發展規劃,以國家意志,聚區域力量,為中國的未來發展承擔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謀劃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一頁。
這從相繼出臺的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可以看出端倪。受國家發改委舉眾力編制長三角和京津冀區域規劃影響,各地區紛紛扛起區域經濟的大旗,寄望以區域規劃的整體訴求,獲得國家層面的認可,進而爭取或多或少的一些優惠或者支持政策措施。所以,從北部灣區域規劃開始,“十一五”以來,十余個區域規劃浮出水面,還有一些帶有規劃性質的綜合試驗區。這一方面可以起到引導區域科學合理發展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難脫謀求超國民待遇、擾亂經濟發展正常秩序之嫌。
當前我國區域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空間開發無序現象十分嚴重。區域經濟的持續增長以過度占用土地、礦產、水等資源和環境損害為代價,不同區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忽視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盲目開發現象。本該解決這一問題的區域規劃,如果只是沖著特殊優惠而來,就大有跑偏之虞,就有可能出現在一些資源環境條件欠佳或脆弱地區,在行政區經濟的大環境下,一味追求GDP增長,致使資源更加匱乏,生態環境更加惡化。而在一些已經發展充分的地區,本來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支撐能力已經呈現日益下降的趨勢,結果依然憑借“關照”而更加“超載”,使區域規劃的空間管制和區域調控職能落空,對形成合理的國家區域政策體系造成沖擊。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制定的隨意性和自由度較大,與各地的談判和公關能力密切相關,自然會誘發地方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進行攻關和游說,跑“部”前進。
要謀求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轉變,要開“十二五”和未來發展新局,需要全力保證國家頂層區域發展戰略“落地”,合力開創區域規劃之“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