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勢異。4月兇猛的通脹預期,到了5月突然變得溫馴起來。各大機構在預測5月CPI時,都不約而同地將漲幅牢牢限制在3%以內,而僅一個月前,這些機構的預測大多超過了3%的政府“底線”。
時值6月,“炒菜者”不得不向天時低頭。徒然間,前段時間飛漲的大蒜、綠豆開始大幅跳水,大蒜降幅達50%。專家表示,這也意味著,前段時間的“食品型”通貨膨脹壓力有所緩解。
農產品進入短暫下跌通道
近來頗受關注的大蒜、綠豆、豬肉等已暫時進入了下降通道。
從商務部監測的現貨農產品市場信息得知,占CPI權重較大的鮮豬肉、鮮牛肉批發價格自4月底以來連續下跌。商務部6月2日已啟動第四次凍豬肉收儲,但收效有待觀察。據新華社分析,前三次收儲只是消化了屠宰企業的原有庫存,但對價格干預不大。
另外,從我國國內期貨市場的農產品交易數據得知,5月份豆粕、豆油、大豆期貨紛紛下跌,跌幅分別達到5.1%、4.1%和4%,玉米和小麥價格保持穩定。農產品期現貨市場關聯度較高,投資者和交易商一致看空后市。中國流通產業網分析師曹志強表示,蔬菜價格的穩定下降,將舒緩通貨膨脹壓力。
經濟過熱被初步遏制
5月的樓市調整力度與廣度,出乎市場意料,在客觀上也遏制了“過熱”的投資增長。
“通脹跟經濟發展速度有密切的正相關關系。政府既要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速,又要控制通貨膨脹,這個平衡點很難找到。”曹志強表示,不過,從最容易產生資產泡沫的樓市和股市看,過熱現象已經得到有效遏制。
6月3日,雖然亞太股市表現強勁,但中國股市熊態依舊:雖然早盤一度沖高,但午盤由于多頭信心不足,大盤步入了下跌態勢之中。投資者之所以熱情不足,是因為擔心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宏觀政策變化。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的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從4月份的55.7降至53.9;匯豐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從4月份的55.2下降至5月份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