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對新興產業的正面效應有前車可鑒。我國軟件服務業2009年業務收入為9970億元,是2000年的16倍;2009年軟件出口額196億美元,是2000年的49倍。我國軟件業近年來的大發展得益于2000年發布實施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業內稱“18號文件”),18號文件中的相關政策給予了軟件企業較大幅度的優惠,推動了中國軟件產業保持每年38%的迅猛增長速度。
但18號文件中對軟件產業的優惠政策,根據原定的計劃將在2010年底到期,市場和業界對下一個“黃金十年”的企盼便落到了后續政策的出臺上。
新政著眼長遠力爭國際話語權
三項政策雖然都透露優惠扶持政策意向,例如配套稅收、建立基金、金融配套等,但也有約束性的表述。專家們認為,這是政策著眼長遠的必要之舉。
例如工信部在研究編制的軟件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建立包括軟件應用和信息服務技術在內的軟件服務業的標準體系,努力爭取更大的國際標準的話語權,積極引導和規范產業創新發展。《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則是針對該行業耗能較多(是國外的三四倍)、污染較大(副產品四氯化硅難以回收處理),加上快速擴張、重復建設導致產能過剩而提出。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正在制定的多晶硅行業準入門檻,將對行業的節能環保、質量、安全、生產等方面進行修訂,形成一個“合適高標準的,又有利于我們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有利于多晶硅產業健康發展的準入門檻”。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多晶硅行業專家馬海天說:“此前多晶硅行業的確存在著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但政府也意識到光伏產業的重要性。準入條件的出臺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政府必須做的,在提高多晶硅行業進入門檻、保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同時,向投資者釋放一個警告信號,防止行業產能過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