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風電并網技術標準》(下稱《并網標準》)已完成初稿,并征求業界意見。據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介紹,《并網標準》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對風電并網進行規范,將著眼于提高電網對風電的接納能力,為風電大規模開發創造條件。
標準門檻是否過高存爭議
在收到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于征求〈風電并網技術標準〉意見的函》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風能專委會”)近日組織來自風力發電企業和風電機組制造企業的代表以及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等機構的相關人士,對《并網標準》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和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表示,標準的出臺對于風電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其中的部分條款值得商榷。
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要實現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必須降低成本,使它能與常規能源競爭。《并網標準》中提出的并網技術要求,成本高昂,且這些要求對于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并非必需。
《并網標準》中提出的有功功率調節和風電場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求,并非所有的風電場都適合,應該針對接入電網的不同情況加以區別對待,否則只會增加成本,而起不到應有作用。“小規模的風電場接入一個比較大的輸電網絡時,是否具備有功功率控制能力對于電網的影響是沒有區別的。”秦海巖說。
《并網標準》中提出的風電機組技術規定也引起眾多人士的異議。華電新能源公司一位工程師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如果對風電場內的單機進行過多并網方面的技術要求,會給風電場整體的控制和運行帶來限制,導致并網策略不能靈活應對電網的各種狀態,也因此會增加風電場的運營成本。而大連重工集團的一位人士則直接對記者說,即使提出有關風電機組的技術規定,也應該統一列入對整機設備的相關技術標準中。
此外,《并網標準》中提到的一些技術指標,在目前國內風電發展狀況下還很難達到。例如在對風電場預報系統的技術要求中,為給電網提供更準確的預測信息,征求意見稿提出,風電場應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供未來15分鐘—4小時、次日24小時的風電場輸出功率預測值(時間分辨率為15分鐘),納入系統運行調度管理,預測誤差應不大于25%。
而據國華能源一位人士介紹,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數字天氣預報系統,最短只能提供未來1個小時的風況預報,分辨率根本無法達到15分鐘,其預測誤差也無法低于25%。征求意見稿提出的要求很難實現。
對于上述來自企業對于《并網標準》的意見,來自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的一位標準編寫組成員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并網標準》出臺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其中對于機組的相關技術規定在國內很多大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完全可以實現。
這位編寫組成員透露,《并網標準》編寫組目前正在廣泛收集業界對于征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并將于本月中旬組織專家進行集中研討,并著手對標準進行修改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