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通脹肯定會“不期而遇”
《中國經濟周刊》:近期,蔬菜、食用油、水電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漲價現象,引發了人們對出現通貨膨脹的擔憂。這是否預示著通脹的前夜到來?
尹中卿:2010年,我國肯定會遭遇結構性通脹。近段時間來,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通脹是否來臨,如果來了通脹率有多高?一些人認為現在許多行業產能過剩、農業連續6年豐收,國際糧價又處于低位,斷定我國不會發生明顯的、劇烈的通脹。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輕視流動性過剩、輸入型通脹、資產價格飆升、居民必需消費品價格上漲所構成的結構性通貨膨脹風險。
實際上,目前許多公用事業服務價格還沒有到位,居民必需消費品也會出現結構性漲價。由于我國經濟增長迅速,支撐經濟增長的供給因素并不能齊頭并進地同時滿足高增長的需要,我國經濟會不時因為某些資源和某些產品供給不足從而價格上升,進而推高價格總水平。如果出現某些影響農副產品生產因素,在流動性非常充足的背景下,很可能演變為農副產品價格迅速上漲。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全球基礎產品的價格上漲也會傳導到國內,從而引起輸入型通脹。美國和歐洲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形成新一輪輸入型通脹壓力。國際原油價格伴隨著經濟復蘇和美元疲軟,已從2009年初不足40美元/桶反彈至80美元/桶。對外依存度高的大豆、油脂等產品的進口價格,對于CPI有重大影響。原材料、礦產品價格迅速飆升,對工業品成本影響巨大,對PPI也將起到明顯推升作用。
雖然通脹預期本身并不一定導致通貨膨脹,但這種預期可以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管理好通脹預期,就是對未來可能來臨的通脹給予高度關注,通過宏觀調控需讓公眾相信,未來不會出現明顯的通脹。在通脹到來時,將它的危害減到最小。
另外,在政策方面做一些更靈活、謹慎的漸進式調整,使政策顯得更穩健。密切關注和監測國際主要貨幣匯率、初級產品價格變化,有效解決結構性通貨膨脹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
熱錢回流趨勢已經形成
《中國經濟周刊》:進入201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刺激政策都有退出的可能,熱錢的流向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何種影響?
尹中卿: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由于看好人民幣升值空間,加之美元利率持續走低,許多銀行、企業、個人等涉匯主體傾向于將境外資產調回并結匯,其中不乏部分境外投機套利資金假借貿易、個人、外商投資等渠道,采取分散、滲透的方式,大舉進入我國。
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也曾出現一些境外短期資金流回去的情況。隨著我國經濟回暖,又有許多熱錢重新涌入我國。從2009年底外匯儲備數字來看,貿易順差與外商直接投資共計新增2861億美元,與外匯儲備增量進行比較,可發現其中還多余1670億美元。如果扣除服務貿易、外匯儲備投資收益、貨幣折算等因素外,估計至少有1000億美元是短期資本流入所致,顯示熱錢回流趨勢已經形成。
按照以往的經驗,熱錢流入會使我國外匯儲備上升過快,從而使得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施加更多壓力。國際熱錢加速流入還會加速泡沫泛起,導致股市和地產市場價格高漲。一旦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股市和樓市又可能受到沖擊,出現劇烈波動,進而對經濟增長造成嚴重影響。
有人說熱錢是天使,當它們到來之時,一片歌舞升平。有人說熱錢是魔鬼,當它們退去時,頓時哀鴻遍野。對我國而言, 熱錢的大規模涌入是2010年資本市場管理必須關注的重點。在現階段,我國仍要保留對資本項目的必要管制。同時,還要不斷加大對非法違規跨境資金流動的管理打擊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