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回顧與2010年經濟形勢展望
即將過去的2009年堪稱“二戰以后最為困難的一年”。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經濟總量將縮減1.7%,降幅之大,創下二戰以后之最。然而,進入第三季度,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各項經濟指標紛紛止跌企穩,甚至出現明顯的回升勢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判斷,經濟衰退即將結束,復蘇只日可待。國際金融危機是否就此打住?全球復蘇是否已經開始?新的一年前景究竟如何?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將對2009年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復蘇進行回顧,并對它們2010年的經濟形勢進行展望。
經濟指標先跌后穩,起伏之勢前所未有
一、二季度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各項宏觀經濟指標繼續著2008年末之頹勢,進入三季度,美國、歐盟的經濟指標由負轉正。
2009年第一、二季度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各項宏觀經濟指標繼續著2008年末之頹勢,保持著令人沮喪的慣性。美國第一、二季度GDP下降幅度達5.9%。3月6日,美國道瓊斯指數直抵12年來最低點,市值較次貸危機爆發前揮發近50%,股民的一半財富很快灰飛煙滅。與之隔洋相望的日本情形更糟,僅第一季度GDP降幅就達15.2%,表現為兩位數的負增長,刷新了二戰后的衰退紀錄。與美日相比,歐盟略佳,但在第二季度仍然下挫4.8%,只是環比降幅較第一季度收窄至0.3%。
進入第三季度,美國、歐盟的經濟指標上升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由負轉正。美國GDP增長率換算成年率達3.5%,為連續四個季度經濟下滑后首次出現正增長;歐盟達0.2%的增長;日本的GDP在第二季度實現微弱增長,第三季度GPD增長達1.2%,換算成年率為4.8%,成為三大經濟體經濟增速恢復之首。
同時,各國具有經濟復蘇風向標之稱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也趨于向上勢頭。10月份,美國PMI升至55.7%,歐元區達到53%,并在11月進一步上升至53.7%,日本也達到54.3%。三大經濟體PMI均高于50%,明確反映出總體經濟面呈現擴張狀態。基于經濟指標向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由原先的-2%調整至-1.1%。
宏觀形勢何以逆轉,刺激措施功不可沒
世界經濟形勢從“絕境處逢生”,得益于各主要經濟體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迅速采取的協調行動和力度大、速度快、范圍廣、針對性強的經濟刺激政策。
2009年的世界經濟形勢之所以能從“絕境處逢生”,完全得益于各主要經濟體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迅速采取的協調行動和強勢的經濟刺激政策。只是由于政策執行在時間上的傳遞性,故其顯性效應直到第三季度才得以充分展示。
實際上,早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之時,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即做出迅速反應:一是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央行提供大量融資援助金融機構,避免更大規模的破產倒閉;進行各種形式的減免稅;提供特定項目資金支持以直接刺激居民消費。二是采取“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維持低利率;向經濟體中注入新的流動性,降低貨幣市場上的資金成本。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分別于2008年10月和今年初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和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創造了350萬到500萬個就業機會,將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日本則在首輪經濟刺激計劃后于今年3月批準高額財政預算(經二次補充后達100萬億日元),并在兩周內推出名為“經濟危機對策”的新經濟刺激方案,總額達56.8萬億日元。歐盟也于2008年底宣布了總額約20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拯救瀕臨破產和倒閉的銀行與金融公司,并向汽車、能源、交通、制造業注入大量資金。
縱觀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刺激計劃,可歸納出如下特點:一是力度大、速度快、范圍廣。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到2009年6月,G20成員國為應對危機而承諾的各類經濟刺激計劃涉及的資金總規模,已經接近12萬億美元,包括了擴張性貨幣政策和刺激性財政政策的各項內容。二是針對性強,通過聯手降低基準利率,向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注入大量流動性,維持了金融穩定和市場信心。三是通過運用當代金融工具,在信息技術的強化下,在最短時間內聯手行動,協同實施擴張性政策,遏制了國際金融危機傳遞而產生的回波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