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通脹風險 管好通脹預期
隨著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增長由負轉正,關于明年通脹風險的爭論再次升溫。一些專家認為,國外輸入和高速擴張的貨幣和信貸供應將導致明年物價水平上漲,需警惕資產價格飆升,進行適度的通脹預期管理。
物價上行壓力大
近段時間來,部分產品價格出現上漲苗頭,甚至在一些地區出現了囤油、囤糧現象。11月份CPI同比上漲0.6%,結束了連續9個月的負增長,通脹是否來臨?
專家普遍認為,總體上看,嚴重通脹不會出現,但明年物價水平上漲的可能性較大。導致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來自供給沖擊、國外輸入和高速擴張的貨幣、信貸供應。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由于我國經濟增長迅速,支撐經濟增長的供給因素并不能齊頭并進地同時滿足高增長的需要,我國經濟會不時出現某些資源和某些產品供給不足從而價格上升,進而推高價格總水平的現象。
輸入型通脹也將對明年物價造成沖擊。工行投行部研究中心分析師柳春明表示,國際原油價格伴隨著經濟復蘇和美元疲軟,已從年初的不足40美元每桶反彈至80美元每桶。對于CPI而言,對外依存度高的大豆、油脂等產品的進口是主要的輸入型沖擊因素;原油、金融、礦產品對工業品成本影響巨大,對PPI也將起到明顯推升作用。
此外,2008年底以來貨幣的大幅度投放將對明年的CPI造成上行壓力。“過多的貨幣和信貸作為需求的載體,或早或遲將在物價上表現出來。”李揚表示。
警惕資產價格飆升
2009年,中國股市、樓市均出現爆發式上漲。“這一現象值得警惕。”李揚提醒,近年來,過多的貨幣和信貸供應對物價的影響,常常并不表現在被CPI和PPI所覆蓋的普通商品價格上,而是表現在以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為主的資產價格飆升上。
資產價格上漲是造成通脹預期的重要推動力。上一輪股市站上6000點及豬肉價格帶動的通脹,仍令人記憶猶新。如何用好各種政策工具,抑制資產價格過度膨脹,將是明年財政、貨幣政策面臨的一項重大考驗。
在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除繼續強調“保增長、調結構”外,“管理好通脹預期”首次被提上日程。
“通脹預期管理”正推動貨幣政策轉向中性。柳春明表示,動態調整的貨幣政策在明年將顯得更穩健,信貸不會明顯收緊。未來貨幣政策仍將以量化管理為主,明年上半年加息的可能性很小,預計加息最早要到下半年。
針對通脹預期,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建議,貨幣政策方面可能需要做一些更加靈活、謹慎的漸進式調整,但不等于要退出。要通過擴大優質資產供給的方式讓大量的資金能夠有較好的投資去處,使資產價格不會脫離基本面非理性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