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領先一步,誰是大贏家
低碳經濟決定著新一輪國家競爭力
記者:我國政府近日確定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其中提到“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建筑與交通體系”、“加快形成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引發廣泛關注。請您談談“低碳”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到底能發揮什么作用?
吳曉青: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已不斷為人類所認識,其中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帶來全球氣候變化,是不爭的事實。通過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以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世界各國共識。在這個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發展”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也應運而生。現在低碳經濟已被看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發達國家經濟轉型的方向,也是發展中國家應遵循的可持續發展途徑。
記者:您在去年“兩會”上首次提交了“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指出我國能否在未來幾十年走在世界發展前列,很大程度取決于應對低碳經濟發展調整的能力。這方面我們要盡快采取哪些行動?
吳曉青:種種跡象表明低碳時代已到來。在以低碳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的新一輪國家競爭力角逐中,誰領先一步,誰將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并成為國際市場最大贏家。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碳排放大國,中國的選擇不僅決定未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發展前景,也決定著世界的未來。我們的目標已提出,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完成這一目標,難度很大,需各方努力。
我國正處于加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對資源尤其是能源礦產資源的消耗仍有較大增長空間,資源供給與經濟發展需要間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環境保護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各項發展目標,解決目前存在的環境和發展矛盾,走低碳經濟道路是最佳選擇,這不僅可以實現溫室氣體減排,也可以促進環保,改善人民生存環境。
我說的“應對低碳經濟發展調整的能力”應包含四方面,即低碳技術發展和支撐能力、完善的低碳發展標準和規范、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制度準備、健全的碳排放強度考核制度。從現有國情看,四個方面我們都有欠缺。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調整現行發展方式,必須加強這四方面的能力建設。
做好手頭的,眼盯高端的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只能走自己的路
記者:發展是硬道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始終是第一位的。在這個前提下,從哪兒入手發展低碳經濟?
吳曉青:有人提出“做好手頭的,眼盯高端的”,我認為這很形象地表達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現實需求。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現成模式,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借鑒國外已有的經驗,另一方面也要從國情和發展階段出發,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我覺得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在開展科學研究基礎上,建立并完善“碳足跡”標識和產品認證制,倡導低碳消費模式,促進企業加快低碳產品的研發;通過改革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構建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體系;改革資源稅制度,將碳稅納入環境稅范圍,來部分反映傳統化石能源生產和使用所導致的氣候變化等外部成本,征收方式可參考當地污染物征稅方式。
|